首页 政经 正文

一季度经济复苏韧性较足 全年有望前高后稳

2021-04-23 09:37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他认为,近年来,改善性需求成为市场主导,是城市内部房价分化的重要原因。2009年开始,房地产市场从总量短缺逐步向总量过剩过渡,首次置业还是购房的主力,但目前改善性需求已经成为市场主体。地段或者学区好的房子涨得更快,主要是受到改善性需求的推动。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程晖报道

一季度经济运行稳中加固,国民经济开局良好。

日前,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国是论坛——2021年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在北京举行。多位专家从宏观经济、财税金融政策、外贸、消费、房地产等维度,共同探讨中国经济运行情况。与会专家认为,基于统计上的低基数原因以及国内疫苗接种逐步推广等多因素叠加,一季度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的恢复性增长,复苏具有较强韧性。

经济有望前高后稳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展望后期,随着利好因素的增多,中国经济复苏势头有望实现前高后稳的态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认为。

谈及刚出炉的一季度各项关键经济数据,任兴洲用三个关键语对此进行了概括。

第一个关键语,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一方面,随着中国疫情形势明显好转,中国经济加速回暖的背景下,国内外权威经济机构、专家对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测都是普遍较高的;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恢复势头迅猛是在没有“大水漫灌”“大规模量化宽松”的前提下实现的。因此,一季度中国经济能取得18.3%的同比增速实属不易。

第二个关键语,既要看到鲜亮的数据,又要看到困难和隐忧。任兴洲表示,一季度中国经济开了好头,但当前中国经济仍有不少挑战,如中小微企业的复苏和经营等仍需时间和政策支持,外贸、消费向好形势如何进一步巩固等。此外,一些地缘政治因素等不确定因素也应该清晰认识到。

第三个关键语,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6%的增长目标。她表示,目前,一季度中国经济已为今年后期经济增长奠定基础。随着中国经济利好因素的增多,实现该增长目标是有良好基础的。她认为,后期中国经济还仍需从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继续发力,预计中国经济将呈现前高后稳的态势,实现6%的增长目标是大概率事件。

任兴洲认为,展望后期,促进消费的增长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中国疫情形势整体稳中向好,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这一势头有望继续为消费创造良好的复苏环境;二是线上消费会持续保持增长,与此同时线下消费也会加快恢复,尤其酒店、餐饮、会展等服务业活动将进一步刺激消费增长;三是境外疫情仍严峻,这也为奢侈品、化妆品、免税店等创造了消费回流的契机;四是一些疫情期间如直播、电商、在线课程、培训等消费场景有望成为消费增长的亮点;五是政府出台消费刺激政策和相关补贴力度的加大也将支撑消费的回暖。

今年外贸创新高“无悬念”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9.2%,增速创2011年以来同期新高。同期,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39.9%,比2019年同期增长24.8%。一季度,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同比增长47.8%,比2019年同期增长6.7%。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认为,一季度中国外贸除规模扩大外,结构也在优化,如手机、电脑等“宅经济”产品出口仍保持高位运行,没有因疫情得到控制而明显下滑;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在快速增长,表明中国出口竞争力在继续增强。此外,中美贸易增速也明显回升。这表明疫情以来,中国在全球市场当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全球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也是更加强烈。

在他看来,中国今年外贸创新高“不存在悬念”,只是额度大小的问题。保守估计,今年进出口正增长没有问题。

得益于疫情防控有力和经济重启进度领先,去年中国吸收外资同比增长6.2%,按美元计同比增长4.5%,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

梁明表示,今年中国吸收外资形势也比较乐观。虽然其他国家还在复工复产,但其体制优势仍与中国有差别。在此情况下,中国吸收外资规模今年有可能创新高,全年利用外资超过1500亿美元“基本没有问题”。

需保持货币政策稳健的基调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中国在接下来一段时期应该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表示,需要保持货币政策稳健的基调,把握好这一总方向。

赵锡军表示,从今年一季度总体社会融资看,贷款是增加的,但是债券是减少的,特别是企业和政府债券都在减少,下一步采取政策需要让财政政策有空间继续发挥作用。

赵锡军认为,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部分集中的降低是在三月份,通常来讲,一二季度的投放都是比较高的,三四季度可能会往下走,但目前三月份就减少了这么多,假如按照目前的态势走下去,未来可能会给财政政策空间构成压力。

赵锡军表示,接下来需要关注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问题。今年我国财政空间可能缩小,那么相应的货币政策将会放大。按照央行统计,2020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9.4%,比2019年增加了23.5个百分点,居民、企业、政府部门杠杆率都在增加,如果继续增加就会有风险。

赵锡军表示,还要考虑财政因素变化给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今年我国将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比去年力度有所减小,这会使货币政策压力进一步加大。

此外,赵锡军认为,除了国内因素,还要关注国际因素的影响,目前外部环境非常复杂,今年甚至比去年更为复杂,西方国家货币政策或将出现波动,国家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全球物价抬高或许会带来通胀压力,进而促使一些国家进一步调整货币政策。另外,外部环境压力也可能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一定影响。

房价全面上涨可能性很小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组长邹琳华表示,在当前环境下,全球经济并没有从疫情中走出,房价结构性上涨演变为全面上涨的可能性很小。

邹琳华认为,总体而言,一季度楼市复苏强劲,市场分化显著。

他解释说,这种分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同能级城市之间房价表现有差异。今年以来,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快于三四线城市,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下跌。

二是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明显。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出南热北稳,东热西稳的特点。

三是不仅城市间差距明显,城市内部分化也很显著。热点城市房价上涨往往以热点学区上涨为先导,以北京为例2021年3月海淀区二手房价同比上涨11%,而作为副中心的通州同比下降0.7%。

他认为,近年来,改善性需求成为市场主导,是城市内部房价分化的重要原因。2009年开始,房地产市场从总量短缺逐步向总量过剩过渡,首次置业还是购房的主力,但目前改善性需求已经成为市场主体。地段或者学区好的房子涨得更快,主要是受到改善性需求的推动。

总体而言,邹琳华认为,住房需求的韧性较大,单纯通过抑制需求来控制房价上涨也很难有作为。抑制房价的重点,还是要提高供给率和交易效率上面来。

责任编辑:唐雅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