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为什么是青海?(2)

——写在首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召开之际

2021-06-04 09:06 中国发展网
首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 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高质量发展

摘要:青海省副省长杨逢春日前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举办国际生态博览会,就是要充分展示青海省聚焦共建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致力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坚定决心和坚决行动。

坚定走生态保护与发展共赢之路

青海生态资源丰富,但生态功能的任务压力也十分突出。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共赢,一直都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共建生态文明,才能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之一。”中咨集团生态研究所所长张贺全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青海的底色就是生态,生态对于青海来说意味着价值所在,意味着责任担当,意味着发展潜力。生态价值是核心、基础和根本,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引领性,而生态责任、生态潜力最终都集中体现在生态价值之中。

在长期从事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研究和咨询工作的张贺全看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如此才能让绿水青山持续发挥出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张贺全坦言,要想实现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就必须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不断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现在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保护和发展方面,政策机制的保障也有一个完善的过程。立足于新发展阶段,需要用系统不断加以引导,在进一步完善政策的同时,亟待增强生态保护和发展的能力,必须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此来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更好地实现转化。”

近年来,我国生态补偿资金渠道不断拓宽,资金规模有所增加,但仍存在资金来源单一、使用不够精准、激励作用不强等突出问题。2019年11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方案》。《方案》提出,在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福建、江西、贵州、海南四省,以及率先建立跨省流域补偿机制的安徽省,选择50个县(市、区)开展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方案》要求,到2022年,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提升,生态保护地区造血能力得到增强,生态保护者的主动参与度明显提升,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基本建立。

这些年来,国家逐渐加大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投入也不断加大,先后实施了一期、二期工程,总投资达230多亿元,生态补偿机制初步建立。“但投入形式单一,基本上依靠国家转移支付和项目专项资金,政府作用突出,而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得不到发挥,明显少了一只手,难以形成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力。”张贺全分析,由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存在外溢性,即源头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所提供的良好生态产品常常由中下游地区无偿享用,源头难以得到回报,这种属性使得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缺乏利益激励,进而导致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困难重重。

包括张贺全在内的一些专家都呼吁:“期待加强建立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推动受益地区对三江源地区进行补偿,明确生态补偿标准,探索多元化的补偿方式,多渠道筹集生态补偿资金。”

据了解,青海省委、省政府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开展过关于“建立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省份协同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在业内专家看来,此项研究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也将是一代人的新努力和新征程。

众多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都是推动青海实现更高质量的助力。而此次国际生态博览会期间,将举办一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发展成果”主旨论坛和多场专业化主题论坛。其中,主旨论坛的三个圆桌会议将分别聚焦“双碳目标下的产业变革”“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科技变革”“双碳目标下的气候变化与清洁取暖”。届时,专家学者们将会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找到更多的发展路径。

大美青海,必将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共赢的路上谱写出更多精彩动人的篇章。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