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推广零碳汽车,完成全球最高强度碳排放降幅

2021-09-06 11:09 中国发展网
绿色低碳 “双碳”目标 氢能源

摘要: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世界潮流,我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发展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等零碳汽车是交通领域技术竞争的高地之一,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举措。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杨虹报道  日前,在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开幕大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发表了题为“推广零碳汽车,完成全球最高强度碳排放降幅”的演讲。解振华指出,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世界潮流,我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发展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等零碳汽车是交通领域技术竞争的高地之一,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举措。

解振华表示,交通是重要的碳排放部门,当前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10%左右。截至2020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2.8亿辆,千人保有量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城镇化规模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个人家庭使用交通工具需求还会增长,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下,主要发达国家大力推动绿色低碳交通,提出了汽车行业零碳转型目标。德国提出到2050年实现全部乘用车电气化,法国提出到2040年所有乘用轿车轻型商用车不再使用化石燃料,荷兰、西班牙分别提出2030、2040销售乘用车全部电气化,挪威提出2025年销售的乘用车和轻型货车全部电气化,英国提出2030年停售燃油乘用轿车和厢式货车,日本提出2035年在新车市场停售汽油车,美国提出2030年新能源车占新车销售50%。党中央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2020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超过600万辆,呈高速增长趋势,今年上半年增加110多万辆,与此同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技术方面已经形成领先优势,发展高质量新能源汽车是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环节和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排放大国,我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仍超过50%,单位GDP能耗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完成全球最高强度碳排放降幅,相比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碳达峰人均GDP和人均碳排放将显著低于这些国家的碳达峰时的水平,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盟大约需要70年时间,美国需要45年,而我国要力争用30年完成,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需要全社会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已经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正在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将陆续很快地发布顶层设计的指导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政策措施与行动,各部门、各地方行业、企业都需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采取措施,加速转型和创新。

最近发布的联合国政府间专家委员会报告显示,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致使全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暖,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变得更加频繁,气候变化已经不是未来的挑战,而是眼前的威胁,需要各国携手应对。

面对气候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挑战,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南非、墨西哥等很多发展中国家,纷纷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世界正迎来一场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能源革命、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我国一贯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工作,实施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把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2020年GDP较2005年增长超过4倍,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的解决,同期实现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48.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9%,提前完成我国对国际承诺的到2020年的目标,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初步脱钩。

2020年9月22日,中国领导人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宣布,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我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

责任编辑:杨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