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应有一个合理的人口规模
摘要:初步的结果是,会让小城市、中型城市人口规模更趋向于合理。最后我们还要把环境质量考虑进来,和GDP一起复合成一个福利指标,然后再进行分析,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张庆华
从理论上来说,城市的发生是因为集聚效应的需要,人口规模越大,集聚效应越强,福利就会越高。但是城市太大的时候,由于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又会造成城市的不经济,这样会引起人均福利水平的下降。所以综合来说,可以看到一个倒“U”形的曲线。
每个城市人均福利和城市的人口规模存在一个倒“U”形的关系。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每个城市的结构也在动态变化,就会导致城市倒“U”形曲线的形状也在动态演化,所以就有必要每隔一段时间用新的数据及时探究这个城市的规模是否在合适的区间范围内。
应用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探究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的分布情况及合适度,笔者及团队研究发现,城市的人口规模与其人均GDP存在倒“U”型关系,通过相关数据能够计算出每个城市的合适规模。
我国城市明显的问题是大城市过大,但是有很多城市又过小。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是偏小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探讨如果改变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的结构,能够使我们的福利和生产效率有多大提升的潜力,这是我们想做的事情。
优化城市人口规模分布,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和居民福利;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优化人口规模分布;我们需要更好、更新的数据,用最新的数据更精准地测度城市的规模,为城市把脉。
通过研究可以看到,在我国,地级市城区的常住人口规模大多数都小于200万。看城区的人口密度,以每平方公里多少人来度量,也可以看到大多数都是每平方公里小于3000人。大多数城市其实城区也是人口规模不大,而且密度比较低。从人均福利水平来看,城区人口创造的人均GDP,东部地区高一些,中部和西部地区低一些。
考察人均福利水平和人口规模之间倒“U”形关系,通过计量分析来估计这个倒“U”形曲线的形状,据此再推算出每个城市局部合理的规模区间范围。每个城市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城市有不同的产业结构,二三产业的比例不同,空间结构不同,治理水平不同等,所以每个城市的曲线都不一样。每个城市因为有不同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就会影响到它的最优规模。当然也有其他的控制变量,比如城市人均资本、技术水平、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等。
如果我们调整规模结构,小城市会受益更大,给我们带来更多福利提升的空间。
未来怎么促进优化规模结构?建设一个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特别是要素市场,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果一个城市所在的省份移民成本、人口流动成本越低,那么规模偏离程度就越小。即劳动力市场如果越好,移民成本越低,人口规模就更合理。我们发现,如果一个城市面临的资本市场偏离全国平均水平越远,它的规模就会越不合理。这里有两个隐含的意思,假如让要素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会使得我们整个城市系统的人口规模分布更加合理。
假如我们进行一些政策变化,比如促进资本市场一体化、降低移民成本,户籍制度改革,甚至是分批次、分档次让不同层级城市先后改革,会导致人口规模分布有什么变化?
初步的结果是,会让小城市、中型城市人口规模更趋向于合理。最后我们还要把环境质量考虑进来,和GDP一起复合成一个福利指标,然后再进行分析,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作者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