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栾川:优化文旅营商环境,构建民宿产业新业态
摘要:下一步,栾川县将继续在优化提升旅游市场营商环境上久久为功,对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指导民宿评定,星级厕所、研学基地建设等工作;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持续规范提升旅游交通导示牌、公路指示牌,完善景区智慧旅游、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配套设施等。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郭鑫涛、记者范纪安报道 为贯彻落实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结合栾川发展实际,推动文旅营商环境持续向好,2023年,栾川县政府以民宿产业发展为着力点,通过推进优化审批服务、制定优惠政策、财政金融支持、人文环境提升等措施,逐步构建了以民宿产业经济为基础的乡村文旅产业新业态,实现一业驱多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实现了乡村升值、集体增收、农民共富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一、加强政策扶持,优化政务环境。
一是让供地方式更灵活。围绕民宿建设用地难题,依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栾川实际,先后出台了《栾川县关于乡村产业项目点状工地的意见》《栾川县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实施办法》,就供地方式、供地面积、政策扶持等方面进行明确,截至目前,已保障13个项目用地,并调整规划3个项目139亩土地,为民宿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是编制规划,让乡村布局更合理。在全县范围内对乡村旅游及民宿产业发展进行布局、梳理,纳入规划编制,明确民宿产业发展模式的标准和要求,依托乡村文旅资源着力打造一批高端民俗资源。目前全县涉及需编制规划的155个村庄已全部完成编制,且136个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为民宿产业长远发展构建科学布局。
三是做好要素保障,让民宿建设更加便捷。以“百村千宿”项目为重点,筛选上报优质民宿集群项目,开展点状供地试点,并探索出民宿建设具体面积在宅基地不符合情况下,可以通过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建设用地予以保障等措施,进一步加大民宿建设的便捷度,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二、加强财政支持,改善金融环境。
一是推出奖励措施、打造高端民宿产业。实行“百村千宿”计划以来,县人民政府对获评国家甲、乙级民宿,省级五星、四星民宿,获得行业协会黑松露奖、雪鹿奖的企业经营者,分别给予国家级20万元和 10 万元,省级 10万元和8万元,行业协会5万元奖励等措施,提升栾川民宿产业向高端、优质发展。
二是设立风险补偿金、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为了满足更多乡村农户贷款资金支持,县人民政府主动与相关担保机构、银行合作,设立栾川县“政银担”风险补偿资金池、县乡村振兴专项风险补偿金,从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方面入手,解决银行不愿贷、不敢贷问题,保障民宿产业发展资金供给。
三是解决资金来源、创设低门槛产品。围绕“百村千宿”行动计划,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创设利率更低、门槛更低、获贷更易的针对性金融产品,服务民宿产业发展。其中,农业银行为民宿经营者发放3年期、大额担保循环贷款,创设最低基准利率、最高6%年利率的民宿贷、乡贤贷产品;民丰村镇银行在主要景区成立驿站,创设“金色家园”贷款产品,制定了“按月付息、旺季还本”的特色还款方式,让客户在旅游旺季(每年的5—10月份)进行还本,最大限度的减轻了借款人的还款压力。
三、加强产业赋能,提升人文环境。
一是丰富产品供给、挖掘栾川特色。依托民宿产业经济,在全县开展非遗、传统手工艺、农副产品、剧本杀、“栾川味道”等进民宿,推动民宿建设提升与传统手工艺、特色农产品等持续融合,发挥文化赋能作用,丰富民宿业态、带动民宿消费升级,实现民宿由“卖床板”向卖产品转变。 目前,已促成手工艺人同 11 家精品民宿就非遗创作、手工、根雕、剪纸等 14项技艺达成对接合作,打造出竹隐山房(竹编)、寄语观山(剧本杀)、栖上原舍(兰 花)、烟雨云舍(槲包)、锦园三秋(中草药)5个主题民宿,“栾小福”“溪小鹊”、竹编、栾川印象等系列产品已成为民宿体验项目销售爆款。
二是强化人才支撑。与清华文创院合作,积极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文产特派员”试点工作,初步选取合峪镇柳坪村、合峪镇砚台村、叫河镇叫河社区、冷水镇龙王庙村等10个村为特派员预选村落,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力支撑。
三是做好业态培育。结合外地经验做法,开展“数字游民”工作,以老君山·鸡冠洞山谷音乐节为契机,在养子口竹林小筑打造音乐人共享空间,通过搭建新场景、丰富新业态,为游客提供更具个性化、更有特色的沉浸式生活体验,不断提升乡村民宿产业的吸引力,赋能乡村振兴。
下一步,栾川县将继续在优化提升旅游市场营商环境上久久为功,对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指导民宿评定,星级厕所、研学基地建设等工作;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持续规范提升旅游交通导示牌、公路指示牌,完善景区智慧旅游、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配套设施等。充分利用新的文旅产业奖扶办法,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和奖励扶持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先进模式和经营人才,发展特色民宿、研学文创、餐饮娱乐、文化演艺等产业,促进全域旅游全面升级,优化营商环境,为推动栾川高质量发展贡献文旅力量。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