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织密人民健康防控网

——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党组书记、厅长刘勇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24-11-19 17:15 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义博 梁喜俊报道

摘要:开展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围绕诊前、诊中、诊后“全链条”推出20条举措,广泛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诊间结算、信用就医、“我是党员我陪您”全流程导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便民举措,切实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刘勇出席新闻发布会

京蒙协作医疗倍增计划的实施,让内蒙古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了便捷就医。11月19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健全完善制度体系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专场,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刘勇出席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卫生健康领域改革工作作出全面系统部署,请问自治区卫生健康系统采取了哪些重点举措推动落实?

刘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坚强决心和使命担当。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9个方面主要任务、35项落实举措全部启动,县域医共体医学影像“分布检查、集中诊断”、托育服务新增托位等任务提前完成年度目标。

在贯彻落实过程中,我们着力解决群众预防保健和看病就医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采取了以下举措:首先是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握和推动卫生健康工作,落实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目标,促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全公共卫生体系,重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深入实施健康内蒙古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修订《内蒙古自治区爱国卫生条例》,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努力控制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和重大疾病,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9.1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其次是从保障全区最广大人民群众可感可及出发推进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一手抓引进区外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一是扎实推进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其中呼和浩特2个,赤峰、巴彦淖尔各1个,推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融合协同发展,打造全区医疗高地。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均有长期派驻的专家,每月服务患者约8万人次。比如,神经脊柱类手术难度较大,过去患者选择外出就医较多,位于赤峰市的北京宣武医院内蒙古医院运行后,在全区率先开展多例神经脊柱类高难度手术,群众不用奔波到北京去做这些手术了。

二是深化京蒙、沪蒙、辽蒙、津蒙等跨区域医疗合作,构建与区外高水平医院对口协作机制,覆盖全区44家公立医院,每周530余名区外专家出诊,北京同仁医院头颈外科主任房居高、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曲辉等全国知名专家先后到我区出诊,实现群众“家门口看名医”。比如我们通过京蒙医疗协作,邀请北京朝阳医院李绪言主任紧急赶赴呼和浩特,为一位肺部感染、病情危急的91岁老人会诊,帮助老人顺利康复出院。

一手抓做强区内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一是全面实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晋位升级专项行动,为全区所有三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蒙医医院制定“一院一策”晋位升级方案,推动全区公立医院落实功能定位、提升综合实力。二是打造自治区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以肿瘤、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重大疾病为重点,分批建设39个自治区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打造一批自治区临床医学高地,首批8个已启动建设。三是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覆盖全区所有涉农涉牧旗县,聚焦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四个共同体”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年底前完成61个旗县达标的建设任务。四是扎实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赤峰市、包头市、乌海市获国家级试点,呼和浩特等市获自治区级试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内部推行“一体化”医疗服务管理模式,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见到上级医院专家,在基层检查可以获得上级医院诊断,在基层也能预约上级医院的门诊号源和住院病床。

同时,更加注重改善群众就医感受。开展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围绕诊前、诊中、诊后“全链条”推出20条举措,广泛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诊间结算、信用就医、“我是党员我陪您”全流程导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便民举措,切实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下一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对照患者区外就医的主选省市区,引进更多、更优质的区外医疗资源;同时,通过区外专家带教、派出进修培训、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式,努力培养更多本土的专家名医,让群众看病更放心、更省心。此外,还将统筹推动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等改革任务,切实提升全区各族群众健康福祉。

责任编辑:张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