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关山京和 情同心共筑发展路
——北京市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工作纪实
摘要:近年来,北京援疆累计新建和改扩建学校200余所,新增学位突破20万个。
北京援疆医生在于田县边远乡村开展义诊活动。刘艺鑫/供图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袁琳
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共同把新疆的工作做好。7月7~9日,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新疆和田召开。会议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久久为功做好对口援疆工作,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新贡献。
近日,本报记者在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组织的北京对口援疆主题采访活动中,走进新疆和田地区,探访援疆故事和北京援疆工作给当地带来的积极变化。
产业援疆
从“输血”到“造血”的蜕变
北京与和田,虽相隔万里,但自1996年起,北京市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至今已经近30年。近年来,北京市持续增强产业援疆扶持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其中,以产业促进就业为导向,以五大北京工业园区为依托,结合和田产业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北京打破结对关系界限,放眼全国找资源、寻合作。
位于和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疆纱纤亿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纱纤亿”),就是北京产业援疆的标杆项目之一。2024年8月,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促成广东纱纤亿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和田地区签约合作,在和田市和洛浦县北京工业园区成立三家公司,盘活了和田地区纺织服装产业链,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和田有丰富优质的棉花资源,加上多项优惠政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理想之地。”新疆纱纤亿总经理黄浩铭介绍,目前企业吸纳了600多名本地工人,未来位于洛浦县的厂房全部建成以后,将再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
记者在加工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赶制一批新订单。公司员工吾日古丽·买提库完告诉记者,“这里工资高,管吃管住还能学到技术,我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
产业帮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在拉动消费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今年的“五一”假期和“6·18”消费季,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就通过援疆消费帮扶项目,支持和田市、和田县发行援疆电子消费券,再度激活了和田假日消费市场。
此外,为了便利和田地区人员往来,促进商务合作、拉动产业发展,2023年7月25日,北京至和田直达航线开通,将飞行时间由原来最快7小时缩短至5个小时。数据显示,航线开通近两年来,执行航班近700班次,运输旅客超8万人次。
教育援疆
点亮知识明灯培育人才根基
为和田地区建设一所本科院校,是北京开展教育援疆工作、助推和田地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为和田留下“带不走”的优质教育资源。2024年,作为和田地区首所本科院校,新疆和田学院校区一期建设已经完成并招生。目前,北京市援建的7个固投类“交钥匙”项目正在抓紧施工。新疆和田学院二期建设项目作为重点项目之一,计划于2027年1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北京不仅为我们提供资金、项目,还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管理方法,切实提升了学校现代化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让学校真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疆和田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继青说。
新疆和田学院是北京市自对口援疆以来单项投资和建筑规模最大的援建项目,也是自治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点项目。北京市援疆教师邬津介绍,2024年6月教育部批准新疆和田学院成立后,北京市组织首都师范大学等8所北京高校与新疆和田学院签署帮扶合作协议,先后选派两批18名北京援疆教师参与和田学院筹建、办学工作。
位于和田县的塔瓦库勒乡中学同样也沐浴着北京教育援疆的春风。今年5月,在北京援疆资金的大力支持下,这所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中学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北京市援疆干部刘胜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学校建成后,不仅优化了区域教育布局,改善了和田县教育‘南强北弱’的状况,更是结束了塔瓦库勒乡没有初级中学的历史,周边乡镇的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切实提升了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北京援疆累计新建和改扩建学校200余所,新增学位突破20万个。
医疗援疆
精准开展造血式帮扶援助
健康是人民幸福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近年来,北京市持续开展“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高度聚焦和田医疗软硬件改造,同时积极打造医疗援疆品牌、促进中医药发展及医疗队伍建设,精准开展造血式帮扶援助,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和田县人民医院里,先进的医疗设备、整洁的就医环境、专业的医护团队,处处彰显着北京援疆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显著成效。而北京选派的医疗专家们,也毫无保留地传授医疗经验,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业务精湛的医疗骨干。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庄扬名虽然来到和田不到一年,但他通过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累计服务患者1万多人次,手把手将专业技术传授给学徒。“北京的援疆医生来到这里之后,对各个科室的学术和建设力量都进行了支撑和帮扶,我们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希望能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团队。”庄扬名说。
据了解,近十年来,北京助力和田新建、扩建20多所医院。2023年以来,累计派出162名援疆医疗人才,引入新技术135项。
和田地区广袤无垠,不少县与城区相隔很远、交通不便,导致医疗资源难以触达。因此,北京援疆医生们便背起医药箱,深入那些偏远村落,开展义诊活动。
记者来到于田县一处义诊点,十多位北京援疆医生按照科室分坐,几乎每位医生面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一位来自于田县托格日尕孜村的村民告诉记者:“北京医疗资源丰富,医学实力雄厚,因此村民们都对北京来的医生非常信任,接到有义诊的消息,早早就来了。”
北京积极推动医疗援疆力量“走向最边缘”,以援疆医生为核心载体,带动“医疗服务、医疗教育、卫生意识”向基层延伸。组团下乡义诊,就是北京援疆医疗力量“走向最边缘”的形式之一,旨在让偏远乡村地区的群众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北京专家问诊。
文化润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文化润疆,核心要义在于“润”。而深入的文化交流则是最直观,且潜移默化的一种“润”的形式。在和田博物馆与文化馆内,《山河起昆仑》书画展正浓墨重彩地上演。这些作品不仅凝聚着艺术家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更得益于北京在文化扶持方面的精心策划与组织,让和田的文化底蕴通过艺术的形式得以充分挖掘与展现。
在地区影剧院里,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聚力打造的舞剧《五星出东方》也正在上演,该剧凭借深刻的主题与精湛的艺术水准,获得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在全国巡演超百场,获得无数赞誉。主演之一奴尔比亚说:“能在北京参加演出非常激动,在舞剧创作中也能深刻体会到京和两地通过文化援疆的深度融合。”
除了艺术作品的“润”,还有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润”。走进北京援助建设的墨玉老城,宛如置身于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之中。从精心打造的景观小品到完善便捷的基础设施,无一不体现着北京援建者们的匠心独运。这里不仅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吸引着四方游客,带动了周边旅游经济的繁荣,让更多人领略到墨玉县的风土人情。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援疆干部,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党委委员、副指挥,和田地区行署副秘书长向传杰表示,北京援疆工作立足新疆特色,贯通中华文化血脉,融入现代文明,深入挖掘和田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着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夯实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根基。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