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广州生态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2025-08-05 16:52 中国发展网 记者皮泽红

摘要:蓝皮书指出,广州是全国超大城市中少有兼备山、水、林、田、湖、海等多种自然要素的城市。近年来通过生态环境改善和城乡融合发展,使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基本达到动态平衡,生态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皮泽红报道   2025年8月4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25)》。

蓝皮书指出,广州是全国超大城市中少有兼备山、水、林、田、湖、海等多种自然要素的城市。近年来通过生态环境改善和城乡融合发展,使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基本达到动态平衡,生态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一是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经济发展融合互促。例如,白云湖作为广州重要的人工生态湖泊,经过持续生态修复治理,已经发展成为集水资源、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带动周边各类绿色、低碳、高科技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有“城央绿心”美誉的海珠湿地,获评“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称号,成为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基地和桥梁纽带,在其生态价值外溢带动下,周边地区生产总值至少提高4倍。

二是优质生态产品催生新经济业态。例如,增城区森林海旅游度假区对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坑进行14项生态系统修复,实现地质灾害零风险、生态群落100%覆盖,形成144公顷“河湖岸林田园”景观,通过导入高端温泉酒店、七星级房车营地、嬉水乐园等多种休闲业态,联动白水寨周边资源,年吸引游客超60万人次,经济收益突破2亿元;花都区马岭村聚焦“生态”“经济”“生活”,以“花卉+文旅”为发展方向,打造集农业、文旅、科普、培训、住宿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片区,带动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三是良好生态资源向资本资产转化。例如,白云区大源村创新“储备土地+资产包”模式,探索开展山体生态景观修复、黑臭水体治理、公共空间微改造、民生设施补充完善、物流园及工业园改造升级等,在有效增加当地生态调节服务产品供给的同时,带动周边居住、产业、生态品质全面升级,项目节约财政生态修复成本超亿元;黄埔区迳下片区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基底,创新“乡村振兴+科创田园+生态农旅”的整治和建设路径,近3年村集体资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近10倍。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