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各方力量驰援榆中抗洪救灾

——道路、电力、供水抢修与群众安置等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2025-08-11 16:12 中国发展网 记者王斌

摘要:所有安置点均实现“五有”保障(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临时安全住所、有病能及时医治)。

图为山洪泥石流导致多条道路中断,打通抢险“生命线” 王斌/摄

中国发展网讯记者王斌报道 8月7日夜里,甘肃榆中县大雨如注,山里传来了巨大轰鸣声……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榆中县部分乡镇遭遇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基础设施损毁,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截止9日18时,榆中山洪灾害已导致15人遇难,28人失联,15人受伤,紧急避险转移安置9828人。

灾情发生后,甘肃省委省政府、兰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统筹调度全省资源力量。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等国家部委迅速响应,派出联合工作组赶赴一线指导,并协调调动国家级专业救援力量和物资装备支援榆中。目前,在多方力量昼夜奋战下,道路抢通、电力恢复、供水保障及群众安置等关键救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抢险“生命线”加速贯通

此次特大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导致榆中县境内51条公路共计102.2公里受损。其中,国道1条0.2公里,省道1条6公里,县道2条24公里,乡道3条12公里,村道44条60公里,桥梁3座,塌方量超32万立方米,交通一度中断。

打通抢险“生命线”尤为关键。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甘肃省公路局第一时间组织兰州、定西、白银、临夏及周边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以及甘肃公航旅集团、甘肃公交建集团等相关交通企业,火速集结力量驰援榆中。

抢修队伍克服地质条件复杂、作业面狭窄、持续降雨等困难,24小时轮班作业,现场投入各类机械设备130余台套,应急人员670余人。经过全力抢修,截止8月10日中午,通往榆中所有受灾村“生命通道”全部抢通。剩余受损严重的23条通村道路正在全力突击抢修中,并已开辟18条临时便道保障基本通行和物资运输。

图为供水管网被山洪冲毁后及时抢修 王斌/摄

电力恢复跑出“加速度”

本次强降雨及次生灾害造成榆中电网16条10千伏线路跳闸,142基电杆倒杆断线……

灾情就是命令!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牢树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立即启动三级应急响应。统一指挥调度,从兰州、白银、定西等地市公司抽调精干力量、组织11支队伍,330名抢修人员,派出抢险车辆73台、发电机42台、发电车3辆火速支援榆中灾区。

国网兰州供电公司、榆中供电公司员工与国家电网支援力量并肩作战,在道路尚未完全畅通、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冒雨排查故障、紧急立杆架线、更换受损设备。通过不懈努力,截至8月9日22时,主电网运行稳定,已恢复14条10千伏线路、412个台区供电,累计恢复供电用户2.86万户,占受影响总户数的89.4%。

目前,榆中县灾区全部恢复供电,将全面转入受损电网恢复建设。

图为大量的供水管网被山洪冲毁,当地群众用水告急 王斌/摄

守护百姓“生命之源”

此次洪灾导致榆中县4处供水管道被冲断,大量村级管网受损,导致6800多名群众用水告急。

“这次洪灾受损段主要集中在兴隆峡河道沿线,抢修工作按照‘先通后固’的原则梯次推进。”甘肃水投榆中供水公司副总经济李广军介绍说。

记者从甘肃省水利厅了解到,经全力抢修,8月9日下午,兰州市榆中县兴隆水厂万家庄、城关、刘诸营、周前九泵房等四处主管道抢修完成,夏官营镇、城关镇、小康营乡等三个乡镇全面通水,1.2万人恢复正常供水。

对于尚未恢复供水的区域,如榆中马坡乡马莲滩村、旧庄沟村、上庄村转移并临时安置的群众由安置点正常供水,尚未安置的群众通过矿泉水保障饮水,临时供水措施已全面覆盖,全力保障受灾群众饮水安全。

图为供水抢通现场 王斌/摄

安置点保障有力有序

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无忧是救灾的核心任务。灾害发生后,甘肃省应急管理厅第一时间启动省级救灾响应,会同甘肃省财政厅向榆中县紧急下拨省级自然灾害救灾资金1000万元。国家发改委紧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亿元,支持甘肃省做好洪涝灾害灾后应急恢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甘肃局迅速行动,分2批次向灾区调运中央救灾物资,包括帐篷、棉被、折叠床、应急照明设备以及方便食品60吨、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共计13车10000件。

“目前,榆中受灾严重的五个乡镇所有救援物资均已发放到位,后续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榆中县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石维向介绍,所有安置点均实现“五有”保障(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临时安全住所、有病能及时医治)。

当前,抢险救灾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榆中县正与驰援的各方力量一道,继续发扬连续作战精神,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修复重建,强化安置点规范管理和精细化服务,严密防范次生灾害,并着手灾情核查和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前期工作。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