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名文章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摘要:必须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丰富内涵,全面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郑栅洁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一科学论断已成为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原则,也是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必须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丰富内涵,全面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一、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丰富内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观点和标识性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和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发展,是对西方传统发展范式的超越革新,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深刻揭示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辩证统一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揭示了发展和保护决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认识的升华。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而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生态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也必然在发展中解决。必须把经济活动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科学阐述了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生态本身就是价值”“生态本身就是经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科学内涵。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撑,生态环境投入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必须促进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协同适应,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
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继承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传承弘扬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再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所经历的三个阶段,正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我国构建了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制定各行业各领域实施方案和支撑保障措施。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9.8%,可再生能源装机近20亿千瓦,提前6年实现对外承诺的风电和光伏装机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超过26%,以年均3.4%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相当于节能14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近30亿吨。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实现全球最快的新能源汽车普及。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在中国技术和产业推动下,过去十年,全球光伏、风电项目成本分别下降超过80%和60%。
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建设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动天然林保护和国土绿化,加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我国森林覆盖率超25%,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完成防沙治沙2.78亿亩、种草改良6亿亩,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自然保护地和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分别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和30%以上。建成首批国家公园、首个国家植物园和种子库,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显著。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56%,历史性达到29.3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减少92%,我国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90.4%,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农村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梁八柱”不断完善,真正实现“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排污许可制度、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制度。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制定修订30多部生态环境领域法律和行政法规,出台500多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政策文件,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日益凸显。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引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潮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庄严承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发布《昆明宣言》,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篇章。倡导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肯定,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三、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链条,抓住生产、流通、消费等关键环节,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完善城市规划、设计、建造、管理体系,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办法及指标体系,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政策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着力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有力有效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强化重点行业特大型项目节能审查管理,持续支持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构成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生态系统经济价值和服务价值评价,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生态产业。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大力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水平,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强化塑料污染和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扎实开展磷石膏综合治理行动。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抓好黄河“几字弯”等重点地区生态治理,协调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和流域经济发展。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大力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主动承担与我国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国际义务,坚决维护我国发展权益。积极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南南合作,共同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宣传阐释,让生态文明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行动走向世界。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理事会理事长
(原文刊发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2025年第7期)
责任编辑:宋璟
(原标题:署名文章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