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成都:聚沙成塔,激发社会力量助力残疾人事业

2025-08-25 14:58 中国发展网
残疾人事业

摘要:如何更广泛、更精准、更可持续地帮扶残疾人群体?锦江区超越单一物质帮扶,构建起以“优惠折扣、助困助学、邻里伙伴、暖巢行动、资源链接”五大行动为骨架的立体化助残生态圈。

中国发展网讯  扶残助残彰显社会文明,残疾人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合力推进。2023年以来,四川省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发起“牵手‘福’蓉·双百双千”助残行动,系统构建残疾人关爱服务社会动员体系。作为成都市主要中心城区的锦江区主动创新作为,以组建“牵手‘福’蓉·锦爱伙伴”为抓手,在全市探索实施“锦爱伙伴”助残行动计划,推动扶残助残“遍地生花”。

在锦江区的大街小巷,“锦爱伙伴”的标识牌悄然成为一道温暖的风景。春阳水饺店里,店员对出示残疾证的钟青菊笑着点头:“对,我们打九折。”那份熟稔的暖意,如同手中饺子的温度,直抵人心。在牛市口社区,冷阿姨挎着菜篮,准时敲响残疾人李茂辉的家门:“茂辉,今天想吃啥菜?”这些平凡而动人的瞬间,共同勾勒出一幅温暖图景——这是“锦爱伙伴”模式给出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助残的“锦江答案”。

五维行动:织就立体化助残幸福网

如何更广泛、更精准、更可持续地帮扶残疾人群体?锦江区超越单一物质帮扶,构建起以“优惠折扣、助困助学、邻里伙伴、暖巢行动、资源链接”五大行动为骨架的立体化助残生态圈。其中,“锦爱伙伴·暖巢行动”作为打通残疾人居家安全“最后一米”的关键一环,正切实守护着特殊群体的“安居梦”。

“这墙终于不再往下掉灰了,晚上睡觉都踏实多了。”居民王先生摩挲着家中新粉刷的墙面,笑容里是卸下重担的轻松。困扰他多年的房屋渗水问题,在成都建工第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专业施工队连续一个月的专业施工下,得到了彻底解决。这份安心,正是“锦爱伙伴·暖巢行动”最生动的注脚。

“锦爱伙伴·暖巢行动”精准聚焦残疾人家庭最急迫的居家安全隐患。段女士家破损的陶瓷盆需拆除、刘先生家摇晃的门框亟需加固……这些看似琐碎却直接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和安全的问题,被精准识别并纳入改造范围。行动的力量在于联合,“锦爱伙伴”联合成燃先锋党员服务队和国家电网四川电力(成都锦江)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为100余户残疾人家庭解决生活安全问题。

锦江区的助残温度,不仅体现在居家的“安”,更流淌在日常生活的“暖”中。在春阳水饺劼人路店内,钟青菊手持残疾证,笑容满面地接过九折优惠后的水饺账单。这份熟悉的滋味因专属关怀而更添暖意。如今,这份温暖已延伸至街巷深处,遍布全区的1400余家“锦爱伙伴”商户,以5%~30%的折扣和贴心服务,让每一次消费都成为温暖的“双向奔赴”。

不仅如此,“锦爱伙伴”的目光同样投向了特殊困难群体。“锦爱伙伴·助困助学”行动联动企业,针对23户困难残疾人家庭,以每月500元助学金、定期家访和年度联谊的“三个一”精准帮扶,为低收入残疾人家庭撑起求学的希望。

温暖的传递更在邻里间悄然汇聚。冷真建阿姨每日为行动不便的李茂辉买菜做饭的身影,是“锦爱伙伴·邻里伙伴”行动的生动缩影。该行动已促成有需求的21户独居残疾人与爱心邻居结对,日常照料与节庆相伴的温情互动,将“远亲不如近邻”化为破解精神孤岛的良方,共同编织着守望相助的社区网络。

社会力量源源汇入助残事业。今年全国助残日,锦华万达广场上爱心涌动。成都市锦江区景文文化发展服务中心联动成都三千米甜蜂业、成都农商银行、四川三联四季食品等爱心企业,纷纷捐赠蜂蜜、被褥、鸡蛋等物资,传递着“让残疾朋友感受关怀”的朴素心意。五里关餐饮服务公司与8户残疾人家庭结对助学,兵立王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认领12户家庭的“微心愿”。锦江区精心打造的助残资源平台,如同磁石般凝聚多方爱心,成功构建起一个资源高效流动、帮扶精准落地的助残生态圈。

乘数效应:闭环化激活内生新动力

随着“锦爱伙伴”品牌深入人心,社会化助残的乘数效应日益凸显,释放出澎湃的内生动力。

服务网络爆发式增长。服务主体从初期的112家激增至1400余家,覆盖全区11个街道76个社区。专业化社会组织“黑暗中对话”体验馆、成都自强关爱中心等为残疾人累计提供专业化服务3000余次,还有其他爱心企业和社会组织共为残疾人捐赠价值140余万元物资,提供就业岗位150余个,爱心企业赞助“12·3”国际助残日、全国助残日活动两场,服务内容从基础生活保障延伸至七大类32项。

精准帮扶催生“助人自助”闭环。该模式核心在于精准对接残疾人创业就业需求,提供场地、资金等支持,赋能残疾人实现梦想。福蓉居爱心食堂老板唐建的蜕变是生动例证:这位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中年汉子,在区残联和街道的扶持下,去年8月创办了承载梦想的食堂。如今店内员工有两名为残障人士,困难群众可免费就餐,残障伙伴仅需8元享用两荤一素。午市高峰时段,唐建在明厨亮灶前检查菜品,笑容灿烂:“以前被帮扶,现在能帮人,这日子才有奔头。”这种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蜕变,成为项目可持续的核心密码。

广泛的社会参与更激发了裂变效应。目前,“锦爱伙伴”已带动近万市民参与助残志愿服务,构建起“企业获口碑、群众得实惠”的稳固多赢格局,实现了社会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助残效能的最大化。

机制创新:品牌化照亮助残前行路

5月14日,锦江区第35个全国助残日暨“锦江有爱・暖心购物折扣周”活动在锦华万达广场拉开帷幕。锦江区联动活动汇聚万达广场成都锦华店、春熙路百盛购物中心、尚都服饰广场等商业综合体,百丽宫影城文娱企业等500余家门店与1441家“锦爱伙伴”集体行动,以全场景消费福利为残疾人点亮美好生活,搭建起残健共融的温暖桥梁。“锦爱伙伴”借助科技赋能,助力残疾人便捷参与社会生活,在百度地图搜索栏输入“锦爱伙伴”或在“锦彩生活”小程序中的“锦爱家园”的“爱心地图”上,可便捷地找到提供优惠折扣活动的商家,并实现“一键导达”。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庞淼表示:“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是关键标尺。锦江区残联精心策划的这场活动,便是成都温情的生动注脚。”

这场活动的背后,是锦江区助残工作的扎实努力和创新实践。锦江区打破了单纯依靠行政推动的传统思路,一方面积极打造有吸引力的公益品牌活动,另一方面深入挖掘企业参与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让公益和商业相互促进。此举不仅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更成功引导企业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融入”助残事业,为精准帮扶提供了强劲的资源支撑。

“锦爱伙伴”是成都市“牵手‘福’蓉·双百双千”助残行动的一个缩影。自2023年成都市启动“牵手‘福’蓉·双百双千”助残行动以来,广泛汇聚了各方力量,已成功招募助残工美大师244名、助残文艺大使272名,吸引3005家公益助残单位踊跃参与,组建起2950支志愿助残队伍。借助这些社会力量,成都已成功举办超2000场残健共融活动,惠及残疾人20余万人次。同时,专项基金应运而生,首期募集的资金与物资总价值达3000万元。如今,成都市残疾人关爱服务的社会动员体系全面升级,助残服务的触角不断延伸、形式日益多元,为残疾人事业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何子蕊 汪守芳)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