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推进“三北”工程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2025-08-26 10:16 中国发展网

摘要:“三北”工程攻坚战打响两年来,累计实施项目415个,完成建设任务1.64亿亩,成为“三北”工程建设史上投入力度最大、完成任务最多、建设成效最好的两年。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三北”工程总体规划》。会议指出,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锲而不舍推进工程建设,切实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要加强规划统筹衔接,更好实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落实财税、土地等支持政策,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要压实各方后期管护责任,探索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做好工程建设后半篇文章。

根据国家林草局日前发布的“三北”工程建设成果,“三北”工程攻坚战打响两年来,累计实施项目415个,完成建设任务1.64亿亩,成为“三北”工程建设史上投入力度最大、完成任务最多、建设成效最好的两年。

三大标志性战役成果丰硕

来自国家林草局的数据显示,在东部歼灭战片区,三峡集团与内蒙古自治区联手推进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治理并带动治沙270多万亩,辽宁、内蒙古两省区在科尔沁沙地南缘联合打造“千里锁边”林草带,将平均宽度由11公里拓宽到31公里,科尔沁沙地重现稀树草原风光。

在中部攻坚战片区,黄河“几字弯”相关区域在毛乌素沙地同步构筑4条防风阻沙带,内蒙古在乌兰布和沙漠与黄河交汇处的刘拐沙头建设乔木挡沙墙、灌木阻沙带、灌草固沙网三道防线,使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减少到150万吨左右,区域联防联治格局基本形成。

在西部阻击战片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在补齐最后285公里缺口后形成一条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防护带,甘肃省民勤县建成一道总长380公里的环绿洲锁边防护带,成功阻隔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合龙”。

近年来,在国务院“三北”工程协调机制领导下,各地各部门协同作战、合力攻坚,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关于加强“三北”工程建设的意见,修编总体规划,印发六期规划,明确三大标志性战役各自重点,设立财政专项,全面实行项目化管理。

坚持科学治理,将单一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升级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工程,坚持以水定绿、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大力发展节水林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并举。

实行联防联治,以自然地理为单元,统筹沙尘源和路径区、上风口和下风口,划定10个联防联治区域,推动跨区域协同作战,提升整体治理效果。

创新治理模式,“光伏+治沙”“以路治沙”和以工代赈等典型治理模式日渐成熟,逐步得到全面推广。

强化质量监管,把质量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实行项目闭环管理,将项目作业设计和任务完成情况精准落地上图,严格开展质量评价,确保治一片、成一片。

各地推进“三北”工程六期建设

近年来,各地紧锣密鼓加快推进“三北”工程六期建设。

甘肃省成立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为总召集人的省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合力推动“三北”工程建设。2024年,国家下达甘肃省53个项目,建设任务1148万亩,中央资金41.7亿元;今年,国家已下达甘肃省58个项目,涉及中央资金40.05亿元,为工程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河北省明确提前3年完成核心攻坚区沙化土地治理任务,提前1年全面完成“三北”工程六期规划任务,倾斜支持核心攻坚区11个县重点项目21个。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北工程六期规划》提出,2021年至2030年,新疆将实施“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总任务7245.9万亩,其中生态治理1643.7万亩、成果巩固5602.2万亩,全力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黑龙江省三北工程六期规划》提出了开展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加强林草植被建设、巩固提升建设成果、完善农田林网体系、强化湿地保护修复、增强工程支撑体系等6项建设内容,布局了核心攻坚区、协同推进区和巩固拓展区3大建设布局,谋划了科尔沁沙综合治理、黑土地林草湿资源协同保护修复、林草湿荒一体化巩固提升等3个重点治理项目、11个子项目。

北京市在“三北”工程六期实施中突破传统,造林营林不再以数量为导向,重点转向以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碳汇能力提升为核心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同时,突破单一生态防护功能局限,发挥森林的游憩、自然教育、森林康养等复合功能,提升市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为首都花园城市建设夯实大美森林基底。

在“三北”工程六期推进中,甘肃省兰州市按照“五河五路、四屏多点”布局,谋划了476.1万亩建设任务。截至目前,兰州市已完成“三北”工程六期第一阶段申报入库,在建项目3个,总投资7.02亿元,总规模122.04万亩;启动申报第二阶段(2027-2030年)任务,力争将项目打造成优质工程,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北疆绿色长城和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申报的“三北”工程六期总任务是228.41万亩,其中,2021~2023年已完成71.58万亩,剩余任务为156.83万亩。为助力内蒙古自治区率先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首府全力以赴、多措并举推进项目建设,今年将全部完成剩余建设任务,目前工程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计划11月底全部完工。这标志着呼和浩特将实现提前6年完成国家和自治区交给的“三北”工程六期建设任务。

确保如期完成规划任务

“三北”工程攻坚战正处于全面推进、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

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长卢琦说,审议通过的总体规划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为下一步工作更加精准地指明了方向。

“‘三北’工程进入六期建设,这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国家林草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负责人介绍,“三北”工程六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与此前相比,已由注重单一防护林建设转变为注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由注重扩绿增量转变为注重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由各地区分散治理转变为注重区域联防联治。

专家表示,“三北”工程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过程中要秉持整体观、系统观,统筹好山水林田湖草沙,解决好水土资源的调配和优化,进行全系统治理。

国家林草局日前印发的《“三北”工程六期建设成效监测评价方案(试行)》提到,以六期规划的“三北”地区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7个县(市、区、旗)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团(场)为监测评价范围,建立年度监测评价和阶段评估体系。年度监测评价主要包括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评价和成效监测三个方面;阶段评估则聚焦六期建设的中期、末期等重要节点,分别对工程的阶段性成效开展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评估。

“三北”区域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进行了多种有益尝试,但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进一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途径,充分释放生态资源的经济潜力。

专家建议,要推动“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分类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协同、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科技示范“样板间”。

国家林草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工程规划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坚定不移抓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到2027年完成六期规划70%以上的任务,到2030年如期全面完成六期规划的目标任务,把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田新元)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