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跃居全球首位

2025-08-26 10:33 中国发展网

摘要:近几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连续位居世界前列,凸显我国对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贡献。

近年来,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积极推动风电、光伏、制氢等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当地以重点项目为引领,延长新能源产业上下游链条,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图为铁岭县大青水库光伏发电板。新华社 

作为绿色金融的生力军,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自2016年开始迈入蓬勃发展的新进程。近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发布《中国绿色债券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我国的绿色债券市场已跃居全球首位,与绿色信贷共同构成绿色金融主渠道,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绿色发展创新之路。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统计,近几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连续位居世界前列,凸显我国对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贡献。

成本优势突出

基于中央结算公司的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债券数据库统计,2016~2024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从2018亿元增长至6833亿元,年均增长16.5%。同期,绿色债券为更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渠道,发行人数量从35家增长至249家,发行只数增长9倍。截至2024年底,我国绿色债券存续1868只,债券余额合计2.2万亿元。如果考虑非贴标但实际投向绿色领域的债券,则整体“投向绿”债券市场规模超过6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募投资金投放全面覆盖《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的六大类领域,全方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其中,投资前三的领域分别是清洁能源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节能环保产业,投入资金3.6万亿元,占绿色债券募投资金总额的83%,有力地支持了绿色低碳发展。《白皮书》显示,2016~2024年,每亿元绿色债券可支持减排4583吨二氧化碳当量。据此估算,公开发行的“投向绿”债券募集资金预计支持减排5.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近年来,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持续增加或与其品种全、覆盖广、发行成本优势突出有关。

我国绿色债券覆盖了全市场品种,为我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其中,绿色公司信用类债券和绿色金融债是主要发行品种。2016~2024年,绿色公司信用类债券累计发行1737只,发行规模占比40%;绿色金融债累计发行356只,发行规模占比为39%。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和国际机构债累计发行规模分别为8722亿元和60亿元。

《白皮书》显示,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初期,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成本优势尚不突出。以发行利率衡量,在2017年和2018年略具有融资成本优势,分别为3.9BP和4.2BP,其余年份绿色债券平均发行成本与普通债券接近。2021年央行《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的通知》将业绩考核从绿色信贷拓展至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该政策出台后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出现明显下降。2021年绿色债券发行成本优势逐渐凸显,较普通债券低10.1BP。2023年和2024年绿色债券继续维持较高的成本优势,分别为5.3BP和11.1BP。

与此同时,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程度的提高进一步扩大了绿色债券融资成本优势。根据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债券数据库统计,完整披露环境效益信息的绿色债券较未完整披露的绿色债券融资成本平均低6.5BP。

基于成本优势突出,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完整度显著提升,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多决策支持。根据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债券数据库统计,2021~2024年债券发行前信息披露只数占比平均为82%,比2016~2020年均值提高13个百分点。近四年,绿色债券发行前信息披露完整度平均得分67分,比2016~2020年均值提高17分。2024年绿色债券信息披露只数占比最高,87%的债券均披露了环境效益信息,为构建规范透明的绿色债券市场生态提供了数据支撑。

政策引领规范化发展

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对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工作作出重要部署。2015年国务院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为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拉开序幕。“十三五”规划纲要突出绿色发展主基调,对我国经济社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进行全面部署。“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党的二十大强调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将绿色金融作为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为绿色债券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监管机构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进绿色债券标准化建设,为我国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2016年,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对绿色债券等绿色投融资活动提出明确的发展措施,推动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2021年,央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科学统一界定绿色债券支持领域和范围,推动绿色债券市场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发布,有效促进中欧绿色项目标准互认。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细化绿色产业的具体内涵和要求,为绿色债券资金投向领域指明了方向;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多措并举推动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央行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化绿色融资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和转型债券。

六方面加力促绿色债券发展

《白皮书》认为,推动我国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未来应在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产品体系发展、壮大市场参与主体、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加强绿色债券市场制度建设,夯实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基础。

在加强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白皮书》提出,推动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研究建立覆盖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推动相关上市公司、发债主体依法披露环境信息。鼓励发行主体在统一的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债券数据库集中披露环境效益信息,提升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标准化和数字化水平。探索金融科技和数字技术在绿色债券环境信息披露的应用,通过遥感监测、AI、区块链、大数据等方法和工具,对绿色债券环境信息进行识别和监测,提升环境信息披露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在促进产品体系发展方面,《白皮书》提出,扩大绿色债券发行主体,研究推出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将符合条件的生态环保等领域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大力支持发行境外绿色主权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鼓励绿色债券资金投向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对优质绿色债券发行人审核注册设立绿色通道,降低发行审查成本。鼓励市场机构提高绿色债券在资产组合中的占比。积极发展碳中和债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探索试点绿色债券与碳配额抵质押相结合,允许企业用碳资产增信。研究推动绿色资产管理产品发展,多渠道鼓励绿色资管产品发行和投资。大力发展适合中小微企业的绿色普惠金融债,鼓励银行发行绿色普惠金融债募集低成本专项资金。积极推动绿色养老债券的发展,鼓励企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绿色养老产业发展。

此外,在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白皮书》提出,促进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开放,实现境内外市场良性互动。鼓励境外机构发行绿色熊猫债,投资境内绿色债券。探索发行“一带一路”绿色项目专项债,支持中资机构发行离岸绿色债券,吸引国际投资者。推动国内国际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互联互通,便利中外投资者跨境开展绿色投资。加强与国际组织和专业机构在绿色债券领域国际标准研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主动参加绿色金融国际标准制定,推动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深化绿色债券业务、信息披露标准及规则的国际交流,鼓励在国际交易所应用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加强信息披露,推动在境外发行人民币绿色债券。研究推动绿色债券跨境交易,允许在国际交易所交易,在境内结算。持续丰富符合国际标准、满足海外投资者需求的中债绿色系列债券指数、绿色低碳转型债券数据库,提升我国绿色债券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邵鹏璐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