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圈建成居民的“幸福圈”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
摘要: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本报北京9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 记者 张均斌)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正在扩围升级,进一步增加居民的幸福感。今天,在商务部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李佳路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210个试点地区共建成便民生活圈6255个,涉及养老、家政、餐饮、零售等商业网点150.3万个,服务居民1.29亿人。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目标,即确定10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建成1万个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规范有序的便民生活圈。
近年来,住房城乡建设部推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等城市更新项目,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协同发力。
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张雁谈到,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0万个,惠及居民5100万户,在这个过程中增设养老、托育、助餐、便民市场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96万个,增设停车位400万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93万个,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地3200多万平方米,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在完整社区建设方面,张雁表示,截至目前,106个试点社区共建设改造老年服务站、社区食堂、托儿所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2000多个,新增停车位2.62万个,惠及居民108.85万人。
“一老一小”是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的重点群体。
《通知》明确要求,各地把养老服务作为便民生活圈的必备业态,作为试点选取、建设、评估的重要考量因素,补齐为老服务设施短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打造一批“银发金街”,通过引导各类为老服务业态适当集中,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助餐是老年人排名靠前的服务需求,是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会上,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孙文灿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老年助餐点达8.6万个,日均为328万名老年人及其他人群提供助餐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等问题。孙文灿谈到,民政部指导各地建立老年助餐服务协同监管机制,对老年助餐点位设置、设备配置、食品安全、送餐服务等进行规范,切实保障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儿童也是建设一刻钟生活圈重点关注的群体,托育是便民生活圈中的重要业态,广大婴幼儿家庭希望能在“家门口”实现“托得上”“托得起”“托得好”。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监察专员杜希学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从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加大“空间”保障力度、加大“质量”提升力度3方面发力,多渠道增加普惠托位供给,支持幼儿园延伸发展托育服务,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结合城市更新加快补充托育服务设施,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促进托育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 记者 张均斌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20日 02版
责任编辑:宋璟
(原标题:把生活圈建成居民的“幸福圈”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