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剑指罚没收入异常和异地趋利性执法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李建飞报道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9月25日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年来陕西围绕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上所取得的进展。
三年清理363件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政策
陕西坚持统筹兼顾、急用先立,把防范风险、稳定预期、激发活力的要求贯穿于政府立法全过程,科学编制年度立法计划,选聘28名专家学者组成省政府立法专家库,建立6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断拓宽社会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渠道。扎实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政策清理工作,近三年来共组织甄别4894件,对其中363件提出清理意见,有效破除影响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障碍和壁垒。
罚没收入增长超过预警值将被提示
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省司法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何礼红称,陕西持续在塑造公平利企的执法环境上下功夫,狠抓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案件抽查、纠正违规执法、通报曝光、问题线索移送“四项机制”,加大纠错力度,对罚没收入增长超过预警值的地区和部门进行提示,对行政复议纠错率和行政诉讼败诉率不降反升的地区和部门进行约谈,对违规执法造成舆情和负面影响的进行通报。加强行政裁量权基准动态管理,解决好“过罚不当”“类案不同罚”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在规范涉企执法方面,陕西省司法厅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处处长王富刚介绍,今年以来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目的是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等违法行为,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省委、省政府对专项行动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明确由省司法厅具体承担相关统筹工作。为此成立了以厅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工作专班,调动各方力量,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进行集中纠治。组建暗访督导组,多次深入市、县、乡访谈企业164家,督导执法单位74个,抽查案卷3104件。全省各级政府执法监督机构直接核查行政执法部门问题线索739条,制发监督意见书、督办函329份,整改问题3171个。
涉企检查同比大幅下降超65%
在涉企检查方面,陕西全面梳理涉企行政检查主体和事项,在省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公示11个市(区)、52个省级行政执法部门涉企行政检查事项、依据、检查频次上限、检查计划等内容,整合检查任务,严控检查频次,切实减少行政检查的主观性、随意性,探索实行“综合查一次”。王富刚说:“从数据上看,今年上半年全省行政检查案件20余万件,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65.2%,为企业化解纠纷和挽回损失涉及金额40.83亿元,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全省持证行政执法人员超12万
在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上,陕西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推动将履职情况纳入省委巡视内容,把依法行政纳入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范围。注重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举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今年上半年全省32.14万名干部参加考试,参考率和合格率分别达97.24%、97.06%。推动将法治教育纳入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的必训内容,确保每名行政执法人员每年接受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60学时以上。出台《陕西省行政执法证件“红黄绿”管理规定》,一体推进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和证件管理,严把执法资格准入关,目前全省持证行政执法人员达12万余人。
将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纳入巡视巡察范围
在规范政府行为、打造法治政府方面,陕西省委依法治省办秘书处处长华忠诚称,陕西推动将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纳入巡视巡察范围,成立政府立法审查组,对53个县(区)存在的法治政府建设7个方面、85个具体问题进行一对一反馈,整改率达到100%。西安市莲湖区、延安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持续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落实行政应诉通报制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5年增长,行政机关败诉率连续5年下降,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断提高。
法治督察助力民企千余名员工复工复产
法治督察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发挥着监督、规范和推动的“利剑”作用,陕西省司法厅法治督察处处长蔡军介绍,去年以来,陕西共督察转办88起涉民营企业问题线索。其中,依据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向纪委监委机关、省委巡视办“双移送”行政部门违法行政、侵犯企业权益、限制市场准入等线索;通过督办、约谈有关负责人等方式,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0余亿元,助力千余名员工复工复产,赢得了企业信任和群众口碑。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