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呈现“极核引领,梯队分化”特征
摘要:从上榜城市情况来看,头部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稳居前三,深圳、杭州、成都保持稳定,重庆、武汉各提升一个位次;后发城市稳步进位,菏泽、东营新晋数字经济百强,衡阳、滨州、宜宾等市位次跃升显著。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杜壮
当前,数字城市建设已进入规模化推进与深度赋能相结合的新阶段。以人工智能、算力网络、数据要素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应用,不断为城市治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与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日,赛迪顾问发布的《2025年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呈现“极核引领,梯队分化”的显著特征。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头部稳进、后发跃升态势。从上榜城市情况来看,头部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稳居前三,深圳、杭州、成都保持稳定,重庆、武汉各提升一个位次;后发城市稳步进位,菏泽、东营新晋数字经济百强,衡阳、滨州、宜宾等市位次跃升显著。
《报告》显示,数字经济百强市排名整体趋进,中游和后发城市竞争尤为突出。2025年,数字经济百强市呈现整体趋进的显著特征,40个城市实现位次上升,29个城市排名与上一年持平,31个城市位次下滑。整体来看,中游和后发城市间竞争更为激烈,数字经济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11个城市中,有9个城市在50名以后。呼和浩特市抢抓国家实施“东数西算”工程重大机遇,加快构建“绿色算力—人工智能—智慧应用”全产业链,2024年,呼和浩特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72亿元;宜宾市积极布局数字经济产业,培育创新生态,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4年新增数字经济企业53个,获批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国家级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重点支撑市;衡阳市出台全省首个地市级数字化转型专项政策,2024年新增的142家智能制造企业、179条智能产线、1165个智能工位,企业上云数量突破9807家,上平台企业达2048家,4项核心指标完成率挺进全省前四。
《报告》指出,2025年数字经济百强市中,除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四省(区)外,其他各省(市、区)均有城市上榜,四个直辖市全部上榜,其中江苏连续5年所辖城市均位列百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全国领先。从省(市、区)上榜数字经济百强市城市数量变化情况来看:山东上榜城市数量增加2个,广东、安徽两省上榜城市数量各减少一个,其余省份保持稳定,整体呈现区域分布相对稳定、局部微调的态势。
据悉,《报告》以6大维度、22个二级指标、54项三级指标,对全国200余个城市开展系统评估,科学评选出2025数字百强市。同时,为构建更统一、深入的研究视角,赛迪顾问今年将已连续发布多年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与《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进行整合,将《2025年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升级形成“1+1”双榜单体系,即包含一个综合评价数字城市竞争力六大维度的数字百强市总榜单,与一个聚焦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能力的数字经济百强市分榜单,以期更清晰、立体地刻画中国城市数字化发展的全景图谱。
2025年数字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
2025年数字百强市排名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