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改革“一子落” 发展“满盘活”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三

2025-11-04 10:31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历史的契机,正握在我们手中。实践将再次证明,改革这个“关键变量”必将释放出驱动发展的“最大能量”,在新征程上谱写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评论员  |  王春华

历史的发展,总在关键处浓墨重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以宏阔视野和系统谋划,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了清晰路径,彰显了政策的连续性与前瞻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建议》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置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重要位置,并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这清晰表明:唯有实现改革与发展的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内生动力、厚植未来优势。

去年,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300多项改革举措,绘就了未来五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十五五”时期,改革发展站上了新的重要关口。

锚定主题,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改革航向。

改革必须有灵魂、有方向。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最鲜明的主题就是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最大的政治。

“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是四中全会确立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则位列任务之首。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所言,“中国经济靠实体经济起家,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决定》将“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置于改革部署的关键位置,旨在形成与新型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要求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一体发力。《建议》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系列部署,持续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体系。按照《建议》部署,将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集成攻关“卡脖子”技术;布局“4+6”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这些产业的蓄势发力,未来十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精准发力,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破解深层难题。

“十五五”时期,我国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改革亟须在多重结构性挑战中寻求突破。

——激活有效需求:《建议》强调,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与促消费、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改革从完善消费环境、清理不合理限制、落实休假制度、优化政府投资结构等方面发力,真正释放内需潜力,筑牢强大国内市场的根基。

——畅通经济循环:《建议》提出,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等。金融领域改革聚焦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实体经济提供稳健支撑。

——促进区域协调:按照《建议》部署,构建“四大板块+三大动力源+两条绿色发展带”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跨区域、跨流域、大通道等“硬联通”设施建设,健全区域间规划统筹、产业协作、利益共享等“软协同”机制。

——推动绿色发展方式转型:《建议》明确,从能耗双控制度全面转向碳排放双控制度。稳步实施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制度,建立覆盖各类主体的激励约束制度体系。

——深化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改革:《建议》设专章部署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明确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扩大单边开放领域和区域,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保障体系,打造吸引外资新优势。

“一子落”而“满盘活”。历史的契机,正握在我们手中。实践将再次证明,改革这个“关键变量”必将释放出驱动发展的“最大能量”,在新征程上谱写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