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浙江永康:“三资”监管紧盯薄弱环节,助推农村基层治理解难题

2023-09-05 11:47 中国发展网

浙江省永康市江南街道“三资”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服务窗口。永康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记者沈贞海浙江报道 “租期法定年限最高不超过20年,超过20年的部分无效,为避免后续产生纠纷,建议修改合同……”近日,浙江永康某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吕金多在对永康市芝英镇某村的一份村集体店面出租合同开展合法性审查后,向村干部提出了建议,这一幕是近期该市开展村经济合作社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生动写照。

村经济合作社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事关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惠农富农等上级重大政策落实落地,同时因其资金富集、资源密集、资产聚集的特点属性,也是农村基层廉政风险高发多发领域。为进一步规范村经济合作社运行管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今年以来,永康市农业农村局联合该市纪委监委、司法局等部门,打出“村集体资金全纳管、经济合同专项清理,村级组织强村公司专项整治”等系列“组合拳”,推动村经济合作社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走深走实。

村集体资金是农村基层各项事业发展的“钱袋子”,守好用好这个属于广大农民的公共“资金池”意义重大。永康借力“七张问题清单”工作机制,主动将“村社集体资金纳管”问题向浙江省委巡视办推送并纳入省委“重大巡视问题清单”问题库。为强化村级资金的管理使用,该市农业农村局精心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自查自纠、集中治理、建章立制”3个阶段,联合市纪委监委、各镇街区构建起“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工作责任链条,深入排查未纳入村集体账户管理的村级组织,特别是部分老年协会、护村队、居家养老中心等村级以下集体组织的“账外账”“小金库”等,确保不打折扣、不留死角,切实堵塞“三资”管理漏洞,让村集体有本“明白账”。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各村(社)共整改资金未纳管问题163个,纳管资金1.44亿元,推动集体资金“颗粒归仓”。

据介绍,长期以来,村级合同签订、履行、管理等环节存在决策程序不规范、条款设置不合理、价款支付不明确、管理约束不到位等一系列违规违法及腐败和作风问题,极易造成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流失,侵害群众切身利益。为集中解决该领域突出问题,永康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专项行动,联合该市纪委监委、政管办、司法局建立村级合同合法性审查机制,确定至少一个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服务一个镇(街道),至少一名法律顾问服务一个村(社),实现全市424个村(社)法律顾问全覆盖,对所有标的5万元以上、以村集体名义签署的各类合同,围绕合同条款中是否存在重大违法问题、重大事项是否经过村集体民主决策程序有效表决通过等内容开展合法性审查,进一步规范理顺农村各类经济关系,推动村级事务决策合规化、合同履行高效化,提高村级资产资源利用效益。截至目前,共清查各类农村集体经济合同4506份,推动问题整改166个。

“经调查,你村所属强村公司运行一年以来在人员管理环节存在疏漏,有一定风险隐患,请尽快采取措施予以整改。”近日,在浙江永康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的村级组织强村公司规范运行专项治理行动中,工作人员在现场查看台账资料后对古山镇雅溪村主要负责人提出要求。

强村公司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探索,也是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作为农村改革的新生事物,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廉政风险。该市聚焦各强村公司运作管理,通过对内部机构设置、财务登记审计、资产负债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摸排全市注册村属企业共计157家,针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执行不到位、工程管理欠规范、采购环节未闭环、财务管理不严谨等共性问题,制定《永康市村级强村公司管理办法(试行)》,对强村公司提级监管、成立注册、利润分配等作出明确规定,不断推动强村公司实体化规范运营,激活乡村共富新引擎。

永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他们还将开展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和村级负债化解专项整治,直面农村基层群众所想所急所盼,把牢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方向盘”,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李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