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东宝:奏响“致富乐” 过上“牛”日子
摘要:目前,共有四十余户村民在养牛场、青储玉米种植基地务工,为家庭增加了双份收入、双份保障。
走进马河镇牛鑫牲畜养殖合作社,280多头膘肥体壮的肉牛一字排开悠闲地吃着草料,时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负责人余纯东一如往常的带领村民们来到牛场正忙于清扫牛槽、清理圈舍、给牛喂草饮水。
“现在合作社共占地20亩,投资1000万元,一年营业额达到了180万元,规模可比以前大了不少嘞,光是在这务工的就有82名村民,预计年均可以给他们带来1万元以上的增收!”余纯东一边查看肉牛长势,一边介绍道。
与牛结缘 投身养殖行业
别看余纯东现在是“养牛专家”,其实他也是半路出家的。“我在关庙岗村煤矿担任法人及矿长职务快20年了,2018年煤矿关停后,我确确实实迷茫了一段时间,不知道自己现在应该去干什么。这个时候是铁坪村的‘两委’干部来找我,说我可以响应乡村振兴政策,留在马河镇和他们一起发展村集体经济。”余纯东回忆起来“当时我想,那敢情好啊,在马河镇呆这么久了,离开这里,我还不习惯哩!马河镇周围都是山水,自然环境这么好,于是我和村‘两委’干部多方考察后决定开始养殖肉牛。”
2021年4月,余纯东就在铁坪村二组的山沟里流转了35亩地,建起了养殖基地。
多方培训,成为行家里手
养殖基地是建起来了,可是牛从哪里进、怎么养?余纯东是一点都不懂。于是在马河镇政府和荆门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的牵线搭桥下,他来到了国家核心育种场——沙洋县汉江牛业发展有限公司购买牛犊。
5月初,牛犊进了回来,但问题也接踵而来,“牛舍是水泥地面,不适合牛休息和粪污处理”“新建的青贮池过大,不利于填充秸秆和取用青贮料”......听着专业人士指出的一个个问题,余纯东可真是愁的头都大了。
正值余纯东一筹莫展之际,市、区科技局开展了“科技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在送“技”下乡的帮扶下,通过理论培训、现场指导的方式,专业人士对生态养殖和疫病防治技术、牛床场一体化养殖模式、生态发酵床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有专家的支持,我心里踏实多了,养牛的信心也更足了!”余纯东说。
壮大队伍,创造集体增收
在发展肉牛养殖的同时,为更大范围带动周围村民增收,铁坪村还探索出了一条壮大村集体经济促农增收的路子——带动本村及周边40余户村民种植青储饲料。在养牛、青储玉米产业的带动下,村民们都积极地将家里的土地租赁给村集体,同时大规模的养牛和青储玉米种植也给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务工机会。
目前,共有四十余户村民在养牛场、青储玉米种植基地务工,为家庭增加了双份收入、双份保障。“我将自己的几亩土地租赁给村集体,除了获得土地租赁费外,我还经常在青储玉米基地务工。每天,我可以获得150元的收入,同时还能兼顾家庭,感觉比在城里打工还要幸福。”村民王国英高兴地说。
余纯东常说:“我虽然不在这里长大,但也在这里打拼了很多年,受到大家很多的帮助,早已把这里当成了我的第二个家乡。后来,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靠自己的双手辛勤打拼,才有了自己的合作社,才能带领父老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做到真正的回报社会。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有志之士能够将目光投放到乡村,共同建设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廖亮 余玥悦)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