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红色金融思政课
摘要:这不是突发奇想。此前,她作过以“经世济民,金融报国”为主题的多场思政课、主持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调研会和课程建设等多场会议,专题讨论课程思政建设。
中国发展网讯 卓莹莹 记者皮泽红报道 “红色货币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红色金融就是用勇气和智慧谱写的人类史诗。”3月28日下午,广东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李建军在国家三级博物馆——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为来自本校及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70余名大学生,沉浸式讲授主题为“寻根铸魂,红色货币中的历史回响”的“思政第一课”。
此次思政课是广东金融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重要举措,是该校红色金融育人品牌《金融文化专题》课程在校际协同育人方面的生动实践,也是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金融“大思政课”体系的最新探索。
红色金融教育平台建设渐入佳境
这不是李建军第一次走进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却是第一次在博物馆给跨校的学生讲授思政课。广东金融学院“1+N”红色金融教育平台的建设,正逐渐起效。
“1”,即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该馆于1995年9月在广东金融学院成立,场馆面积1700平方米,实物藏品1.3万件,2020年12月入选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名单,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货币金融主题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的货币金融类“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24年,该馆开放180余天,年均观众量约3万人次,成为新时代传承与弘扬红色金融文化的鲜活样本。
“N”,是依托其在华南金融业的广泛影响力,协同建立的“N个”金融文化教育基地。包括与广东省银保监局共建清廉金融文化基地、在广州地区设立首个高校挂牌的反洗钱实践教育基地、与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和广东省公安厅合作构建多方联动的反洗钱教学科研平台等。
学校也因此获行业内外的高度认可。2023年9月,学校加入全国高校“红色金融育人联盟”并成为首批会员;同年11月,学校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认定为“红色金融教育基地”。
大中小一体化课程开发初见成效
思政课堂从教室到博物馆的地点变迁,反映了学校党委对思政课程建设的方法论。
半年前的2024年9月,结合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学校思政课程建设情况,李建军决定站上讲台,带领学校副书记等班子成员一起,领衔讲授《金融文化专题》课程。
李建军(左一)给同学们作讲解
这不是突发奇想。此前,她作过以“经世济民,金融报国”为主题的多场思政课、主持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调研会和课程建设等多场会议,专题讨论课程思政建设。
如今,广东金融学院以《金融文化专题》课程为龙头,以博物馆红色金融资源为依托,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分学段设计多元课程,努力实现红色金融文化的浸润教育。其中,小学阶段侧重沉浸式体验与兴趣启蒙,初中阶段侧重历史脉络梳理与文化精神传承,高中阶段侧重案例分析与价值观塑造,逐步引导学生理解金融工作的人民属性和政治属性,强化家国情怀。
“希望学生都能从红色货币的历史回响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新时代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华章。”谈及授课初衷,李建军表示,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守正创新,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跨界融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体验式的现场参观,让思政课现场气氛活跃,在场学生反响热烈。
为充分发挥学校红色货币金融文化资源优势,广东金融学院与相关政府部门、中小学校签订协同育人协议,努力构建集中统筹、上下贯通、衔接有序、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以及“双百行动”“基础教育帮扶”“清远市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进校园”等项目和活动,均是广金“思政课共同体”合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仅就学校自身而言,从2021年至今,每学年上学期对大一新生开展的红色金融文化专题教育,已覆盖3万多名学生。2024年9月,又联合“红色金融育人联盟”80多所成员高校共同开讲“红色金融第一课”,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授课最后,李建军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寄语同学们永葆初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广金力量。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