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都:以“党建红”助力“文旅热”
摘要:“五一”期间,武都全区共接待游客86.84万人次,旅游花费64695.8万元,同比增长103.41%,过夜游人数19.22万人次,过夜游花费17361.8万元,实现了从“过境游”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
中国发展网讯 “五一”假期,甘肃武都区迎来客流高峰,万象洞、万象街、裕河大景区等重点景区人气火爆,接待游客量创历史新高。面对酒店爆满、部分游客滞留的突发情况,武都区以“党建+文旅”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文旅服务保障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组织领导、暖心服务、先锋引领等举措,推动党建与文旅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组织领导,筑牢服务保障“红色堡垒”。建立“区委统筹+专班推进+乡镇联动”三级响应机制,制定了《陇南市武都区2025年“五一”节假日旅游服务保障工作方案》,设立了9个工作专班,发布“展良好形象、树文明新风”倡议书,号召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迎接八方宾客,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针对“五一”首日,游客剧增、床位爆满、游住宿困难的问题,区委、区政府迅速启动住宿保障应急预案,启用临时游客安置点,开辟“暖心转运通道”,将1500余名滞留旅客第一时间安置在区委党校等16处应急安置场所,免费提供床单、被褥、方便面、热水等生活物资以及特色早餐, 并安排党员干部面对面做好心理安抚, 解决游客后顾之忧。“五一”期间累计安置游客4100余人次,细致入微的暖心服务,受到游客的广泛好评。
优化志愿服务,凝聚暖心服务“红色力量”。优化“全链条”志愿服务网络体系,组织1200余名志愿者组建“五一”护航服务队,在交通枢纽、景区景点、商业街区等重要地点设置21个“暖心武都”志愿服务点位,为游客提供咨询导览服务。从32个区直部门抽调60名党员干部,组成志愿服务队,通过“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行动,开展驻点志愿服务。组织8个乡镇109 名党员干部支援游客接待任务重的乡镇(街道),对重点区域实施网格化包抓,实现景区服务从“单兵作战”到“协同攻坚”的转变。建立住宿保障工作线上联络群,安排专人统计全区各类住宿资源,并对床位信息实时更新,志愿者根据床位信息“点对点”全程引导、跟车接待,协调游客入住。开放党政机关免费停车场 10 处、车位 439 个,调配20 辆公交车接送旅客,开通公安、文旅、商务等部门服务热线,及时帮助游客解决问题和诉求,确保每一位游客住的舒心、玩的开心。
深化先锋引领,打造文旅融合“红色品牌”。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文旅深度融合,在重点景区划定党员责任区9个,设立“党员示范岗”18个,引导党员在景区一线当表率、作示范。聚焦重点领域,组织党员干部牵头实施“文旅+研学”“文旅+康养”“文旅+演艺”等跨界融合项目,推出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精品文旅线路,积极融入大九寨旅游经济圈,开发“朝九晚武”旅游项目,持续擦亮全域旅游品牌。探索“党员领衔+ 专班运作”模式,组建宣传推介攻坚小组,以万象街正式开街运营为抓手,举办以“潮起万象,风华武都”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活动22场,4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宣传报道,抖音、快手、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阅读量达3417万,真正让“诗与远方”温暖可及。
据统计,“五一”期间,武都全区共接待游客86.84万人次,旅游花费64695.8万元,同比增长103.41%,过夜游人数19.22万人次,过夜游花费17361.8万元,实现了从“过境游”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张内强)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