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枣庄学院:“15322”创新育人模式,致力于全面提升高素质应用型小学教师人才培养质量

2025-05-27 17:01 中国发展网

在高等教育加速创新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枣庄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坚守教育初心,紧扣教育使命,锚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小学教师目标,深度革新育人模式。《班级管理》课程作为教师教育核心课程,以实践为导向,以校地融合为特色,深度探索课程育人新路径,为师范教育添活力,为基础教育输送优质人才。

一、聚焦实践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

枣庄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已经形成了“15322”创新育人模式,以开放融合理念为引领,以五真实重塑课程体系,以智能+、班墨+和课程思政推动教学改革,实施两实践,夯实从教素养,通过两保障,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致力于全面提升高素质应用型小学教师人才培养质量。

《班级管理》课程团队聚焦实践需求,着眼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拟定课程目标,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并重,着力培养具有高尚师德规范、科学教育理念、优秀管理能力的新时代班级管理人才。课程团队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编写并出版了教材《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涵盖了班级管理的基础理论,还融入了典型的实践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课程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更注重其实践能力与职业情怀的培养,以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师范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班主任工作,系统学习班级管理理论,全面提升班级管理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枣庄市边远地区乡村支教等,开展顶岗实习,涵养教育情怀,提升实践能力。

二、创新课程思政深植教育情怀

课程思政是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助推力量。《班级管理》课程团队系统、立体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包括一个思政中心、三大思政层次、五大思政元素、五大思政途径、一个思政目标。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设定三大思政层次,分别为奠定班级管理基础,关注学生成长;健全班级组织建设,促进学生成长;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引领学生成长。教学中通过融入政治认同、师德规范、教育情怀、文化自信、公民素养五大思政元素,通过开拓自编教材内容育人、小组探究活动育人、时政热点案例育人、环境文化熏陶育人、教师人格魅力育人五大思政途径,实现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养、高尚师德规范、深厚教育情怀的新时代班级管理者课程思政目标。教师授课过程中,突出内容的拓展性、课程的参与性、教学的实践性,营造育人氛围,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的同频共振。

三、深化校地融合拓宽育人机制

小学教育专业构建多元主体、协同互动、持续共赢的校地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按照“国家要求+学校定位+行业需求+专业特点”的设计思路,以“精准供给”为目标导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共同创新教育模式。枣庄学院与市教育局共建枣庄学院教师教育“一学部四中心”,推进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助推枣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和优质均衡发展;与枣庄市实验小学等学校签订“高校与行业合作培养协议书”,秉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理念,联合共建师范专业。

《班级管理》课程团队充分发挥校地协同优势,构建“双师联动、优势互补”的协作机制。高校教师聚焦理论体系构建与学术前沿引领,负责课程框架设计、理论模块授课及科研指导;行业教师深度参与实践教学,主导班级管理实务训练、真实案例解析及顶岗实习指导。双方通过“共研教学标准、共建课程资源、共评学生成果”实现深度融合。定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将一线班级管理难题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使课程内容始终与基础教育改革同频共振。

四、革新教学模式提升综合能力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持续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了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为了切实开展以上教学模式,《班级管理》课程在超星泛雅和智慧树平台均建有完善的课程网站,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梳理出清晰的知识图谱。本课程教学流程一般为,课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线上开展视频学习与讨论→课堂进行理论深化、小组探究→课后完成小组实践任务及个人项目化作业→课上进行小组汇报展示、师生点评→最后进行章节内容总结梳理。在教学方法方面,课程教学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综合运用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读书指导法、游戏体验法、实践操练法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的角色,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提升班级管理综合能力。

在学习评价方面,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本课程构建了全方位、形成性、动态化多元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不只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还包括线上视频学习及测试、个人项目化作业及小组任务成绩等;期末考试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学习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相结合。此外,教师注重对学生个人及小组的即时性、增值性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其不断进步,真正实现以评价促进学习、以评价促进发展的理念。

五、拓展育人成效辐射服务地方

通过长期持续的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成效明显。学生创新能力突出,在学科专业竞赛中屡获佳绩;教师教学科研硕果累累,已展现出跨学科、跨学校的推广价值;辐射服务地方,引领订单式骨干教师教育培训,助力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凭借扎实的教学实践与创新探索,《班级管理》课程团队在山东省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同年,该课程凭借其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突出表现,被评为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3年,该课程又凭借其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良好的课程共享效果,被评为山东省继续教育数字化共享课程优质课程;2024年,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成熟应用与卓越的教学效果使其成功获评山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改革成果显著,学生的综合成绩优秀,学习效果良好,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历次均为优秀。许多学生积极投身班级管理课题研究,完成国创项目和高质量论文。毕业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表现出色,所带班级获得“优秀班集体”称号,多人获得“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并在班主任技能大赛中获奖。课程团队教师通过开展公益讲座和教师培训,将课程改革的成果应用于地方教育实践,提升了地方教师的班级管理理念与能力。

(枣庄学院:徐愫芬 傅金兰)

责任编辑:潘晓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