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贺铨:大模型企业如果停留在生成式AI可能会很难
摘要:月23日,2025(第二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开幕。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互联网协会原理事长邬贺铨在作题为《智能体驱动互联网焕新》的主旨报告时表示,2024年有很多大模型企业,今年能够正常运转和发展的不那么多了。"总的来说,如果停留在生成式AI可能是很难的,我们需要向智能体和群智协同发力,希望通过这些新场景突破形成商业上的闭环。"他认为,人工智能将从生成式大模型向AI Agent(人工智能体)和Agentic AI(代理式人工智能)发展,互联网将进入智能体时代。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王晓涛报道 7月23日,2025(第二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开幕。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互联网协会原理事长邬贺铨在作题为《智能体驱动互联网焕新》的主旨报告时表示,2024年有很多大模型企业,今年能够正常运转和发展的不那么多了。"总的来说,如果停留在生成式AI可能是很难的,我们需要向智能体和群智协同发力,希望通过这些新场景突破形成商业上的闭环。"他认为,人工智能将从生成式大模型向AI Agent(人工智能体)和Agentic AI(代理式人工智能)发展,互联网将进入智能体时代。
基于对互联网流量的统计情况,邬贺铨表示,如今互联网本身已经进入人工智能驱动增长的时代。近一半的流量增长是由人工智能贡献的。由于多模态AI融合了多元数据,单位流量的价值密度在上升,单次交互的数据量比原来提升了5~8倍。
根据CNNIC的统计报告,2024年底,我国网民中有2.49亿人使用AI;根据QuestMobile的最新统计,截至今年5月,中国网民中有5.7亿人使用AI,仅几个月就实现使用人数翻倍。
邬贺铨表示,生成式AI只是根据提示词生成内容,“你问一句,它答一句,没有主动发起任务的能力,也不具有对物理世界的感悟能力,所以只能起到助手作用,推广变现比较难”。而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体,将以针对特定任务训练后的大模型为基础,“为了补充大模型对物理世界的感悟,智能体增加了思考任务、调用工具和行动闭环的过程,实现在限定数字环境下支持目标比较明确的任务”。
智能体的发展对互联网会有什么影响呢?邬贺铨表示,智能体时代驱动互联网架构的变革,接入网需要升级大带宽、大上行、低时延,要强化边缘计算能力。
在智能体时代,互联网会有什么样的应用?邬贺铨认为,一种是“智能体即服务”,即智能体不在物理实体上,通过标准接口连接外部智能体,解析代码需求;另一种是“嵌入式智能体”,智能体将嵌入到实际场景的各个环节。例如,药物研发从文献筛选,到分子模拟,再到药物设计,均能借助智能体赋能。
在To C领域,Agentic AI将推动手机功能深度升级:支持复杂任务代理(如语音指令规划旅行等),实现多设备协同(智能家居控制等),还能结合智能眼镜、AR/VR等扩展感知与交互能力。
据Gartner预测,到2028年,33%的企业将嵌入Agentic AI,约15%的日常工作决策由Agent自主完成,未来十年会是人工智能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时期。
对此,邬贺铨强调,“智能体即服务”已成为互联网演进的核心标志,“目前,AI Agent和Agentic AI已在To C、To B场景中起到了提质升值增效的作用,但目前的应用还只是初步,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还有待创新。”
责任编辑:王晓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