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甘肃礼县:“第二故乡”守护者赵吉平的驻村帮扶故事

2025-07-31 15:52 中国发展网 中共礼县委宣传部

摘要:一件件倾情为民的事迹温暖着每个群众的心窝,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和平凡的小事,恰恰才是传递温情和真帮实干的真实写照。

2021年5月,赵吉平同志被甘肃礼县委宣传部选派到雷坝镇坪头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

5月7日,在他来到坪头村的第一天,正逢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给坪头村带来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他立即与村两委班子深入农户查看房屋受损情况,并及时统计各户农作物受灾情况上报镇政府。自此,他开始了任重而道远的驻村工作。他在7月10日的工作日志中曾写道:“暑土蒸足唤南风,蝉噪不止听蛙鸣。惟愿稚子多喜乐,肯将光阴赴新尘。”

入户走访、熟知户情

刚到村上,赵吉平对村情户情很陌生,他一边学习着各项惠农政策,一边拉着村干部带他去入户走访,逐步掌握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每到一户,他都与农户亲切交谈,并针对部分群众提出的问题耐心细致的进行解答。在坪头村工作生活的五年里,从“你们村”到“我们村”称呼的转变,让坪头村这个陌生的地方俨然成了养育着他的第二故乡。一次次入户走访的攀谈,一回回田间地头的查看,赵吉平详细记录着每户的情况与需求,逐一分析,制定帮扶计划。他用心倾听,用情关怀,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

在抓好基层党建、安全生产、防汛减灾等日常工作的同时,赵吉平深刻的认识到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只有加强乡村文化的振兴,才能让村民振奋精神,生发激情,将脱贫攻坚成果顺利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坪头村内一堵五十米的围墙映入了他的眼帘,结合围墙的地理位置,赵吉平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属性和优势,历时两个月,独自完成了以“人文坪头”为主题的文化墙绘制工作,让一面面墙壁成了会“说话”的正能量传播者。同时,他为坪头村戏楼自撰楹联。每逢年关,他都为农户书赠“福”字、春联、挂历等,为乡亲们送去新春的问候。碰到村里的红白事情,他都主动前去帮忙。几年来,他为村民累计赠装裱中堂30余幅,“福”字300余幅,春联500余幅。

情系群众、温暖民心

五年来,他持续将“走访、慰问、关怀”有力地结合,定期走访困难群众,陪他们拉家常,为他们宽心解忧,传递温暖,耐心倾听群众的心声和诉求,与他们“面对面”接触、“心连心”交流,通过帮助困难群众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整理衣物、爱心理发、换洗床单被套等方式,全方位开展关爱活动,切实将关心关爱第一时间传递到群众身边。

文明实践、服务乡亲

赵吉平坚持“服务人民”的初心,始终把“一行动一活动”作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每月两期的“农民夜校”活动在党群服务中心如期开展,但在农忙时节,大多数群众未能参加活动,为了给更多的人群宣讲政策,他将“夜校”搬到了农家小院和田间地头,一条流动横幅的悬挂,不仅丰富了活动形式,还解决了活动人数少的问题。他组织开展的“情暖童心手拉手”关爱活动,将书包、笔盒、本子、彩笔、素描纸、篮球、跳绳、球拍等一份份爱心礼物送到孩子们手中,并与他们亲切互动,鼓励他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学业上勤奋进取、立志成才,以阳光向上的精神风貌迎接未来。

脚步丈量民情,行动温暖民心。一件件倾情为民的事迹温暖着每个群众的心窝,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和平凡的小事,恰恰才是传递温情和真帮实干的真实写照。赵吉平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丰富活动载体,坚持政策不断档、责任不松懈,从点滴小事做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三留守一特困”人员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共礼县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