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玉门:筑牢师德根基 涵养育人初心
图为学生们在红色教育基地接受思政课教育
中国发展网讯 “思政金课赛起来,育人初心亮出来!”在甘肃玉门市中小学的思政课堂上,一场场精彩的“思政金课”竞赛正火热进行。每月的听评课、每周的精品思政课,让曾经零散的思政课程,如今成了体系化的“生态培育”。这是玉门市以“强基”工程为抓手,树榜样、强监督、建机制,打造作风硬、师德优的教师队伍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玉门市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通过一系列强师德、正师风、铸师魂措施,全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取得了显著提升,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环节。
榜样的力量直抵人心。每年有90名师德先进个人、10名“名教师”“名校长”从讲台脱颖而出,高质量评选省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新时代陇原名校长、市级领军人才等优秀教育工作者,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德能双馨的师资队伍,在“比着学、帮着赶、超着干”的氛围里,见贤思齐成了老师们的自觉追求。
党员教师更是冲锋在前。专题党课上的深刻感悟、主题党日中的热烈讨论、“三会一课”里的思想碰撞,让红色基因融入教育初心。公众号“杏坛撷英”专栏里,一篇篇优秀党员教师的师德故事被娓娓道来,有深夜备课的坚守,有扎根乡村的奉献,有暖心育人的温情,这些身边的榜样,如星光点点,照亮了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您好,这里是师德师风举报热线……”公开举报电话的背后,是玉门市筑牢监督防线的决心。常规检查、随机抽查、专项调查、监督核查,以及教师评教师、学生评教师、家长评教师以及党员民主评议、教育行风评议的“四查五评”机制,像一把精准的尺子,量出教书育人的真担当。分级建立的师德失范处理信息库,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台账上,每一条都清晰明确,让失德行为“有迹可查、有据可依”。课堂上的随机听课、教学秩序的突击检查,紧盯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而针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收受礼品礼金、泄露学生信息等“顽疾”,玉门市更是出重拳整治,零容忍、不姑息。
与此同时,老师们的“生活圈”“朋友圈”也被纳入职业管理范围,不是干涉,而是提醒,让个人修养成为师者的最好名片。强化多方协同,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走访座谈、问卷评议常态化开展,一张“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网,既严管又厚爱,让教师们在自律中涵养师德,在规范中坚守初心。
如今,在玉门的校园,讲台前是潜心育人的身影,校园里是崇德向善的风气,师德师风建设走深走实,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杆,守护教育公平净土。(徐玮、窦文娟)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