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两当田野间有机梦蓬勃生长
摘要:近年来,两当县委、县政府敏锐地捕捉到了有机产业的发展机遇,将其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一场“全域有机”的发展浪潮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兴起。
中国发展网讯 在甘肃的东南部,小城两当青山环抱,绿水潺潺,森林覆盖率高达76.37%,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走进两当县,就仿佛走进了一幅山水画卷。
两当县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发展有机产业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近年来,两当县委、县政府敏锐地捕捉到了有机产业的发展机遇,将其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一场“全域有机”的发展浪潮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兴起。
政策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两当县深刻认识到政策引领的重要性,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坚持以有机产业发展规划为统领,将有机农业产业优先纳入“十五五”规划,印发了两当县发展“全域有机”(2025 - -2027年)实施方案。方案就像一盏明灯,为全县的有机发展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县直相关单位、乡镇、工作站迅速响应,积极行动起来。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并印发了实施方案,成立工作机构,为全域有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泰山乡依据方案,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有机产业发展。有机天麻基地负责人麻祥伟介绍:“我们按照县里的方案,对乡上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一步步确定了适合发展有机天麻的区域”。同时,泰山乡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正是这种科学规划和积极行动,让泰山乡的有机产业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此外,《两当县“全域有机”农业扶持方案发展扶持政策》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为有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同时,两当县“全域有机”中长期发展规划已委托省绿办请第三方机构编制,为有机产业的长远发展绘制蓝图。
张家乡的花椒种植户李哲一直对有机农业充满兴趣,但苦于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得知县里即将出台扶持政策后,他果断申请了有机花椒种植项目。在政府的帮助下,他参加了有机种植技术培训。如今,他家的花椒地里,一颗颗饱满的花椒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以前种花椒,只知道埋头苦干,也不知道怎么才能种出高品质的花椒。现在好了,有了政府的支持和指导,我对有机花椒的前景充满了信心。”李哲笑着说。
培训赋能,点燃发展引擎
发展有机产业,人才是关键。两当县围绕这个关键要素,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专业技术人才引育计划、乡镇有机专员发展计划和企业有机产品申报认证内部监督管理员培养计划,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为有机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专业人才。
2月底,在西坡镇结合全县春季核桃、花椒提质增效综合管护现场会,一场有机核桃、花椒专项培训班火热开展。果农老李早早来到培训现场,认真聆听专家的讲解。他兴奋地说:“以前只知道种核桃、花椒,对有机种植一窍不通。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有机种植的知识和技术,以后我也要按照有机标准来种植,让我的核桃、花椒卖上更好的价钱。”这次培训班共培训了50余人,为当地的有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知识力量。
3月中旬,在杨店镇石马村,有机花椒专题培训班又拉开了帷幕。专家们深入田间地头,针对花椒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农户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培训非常实用,让他们受益匪浅。
4月上旬,在两当县职业技术学校,一场为期两天的“全域有机”专题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全县各个乡镇的150余人参加。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肃昌等专家学者,从有机产业的发展趋势、政策法规、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学员们认真做笔记,积极与专家互动交流,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7月底,中国农业大学胡跃高教授深入两当各乡镇实地调研了有机产业发展工作并开展有机科普讲座,胡跃高教授以“县域有机农业建设的意义、道路与方法”为题,系统阐述有机农业对保障农业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结合成功实践,深入解读有机农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与实践路径。县四大班子在家领导及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和企业、合作社负责人240余人参加。
除了邀请专家进行培训,两当县还组织有机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内部检查员、生产管理人员等参加各类学习交流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两当县掀起了一股学习有机知识的热潮,累计培训人数达到750余人,有机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全域有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基地建设,打造有机样板
在两当的广袤田野上,一个个有机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了有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些基地不仅是有机产品的生产源头,更是展示有机农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西坡镇苍坪村的1000亩有机核桃基地,是两当县有机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这里的核桃树郁郁葱葱,每一颗核桃都承载着大自然的馈赠。走进基地,空气中弥漫着核桃的清香。基地负责人介绍说:“为了保证核桃的品质,我们严格按照有机标准进行种植,不使用农药、化肥,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同时,我们还注重土壤的改良和养护,通过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云屏镇元山村的400亩有机板栗野生采集基地,也是两当县有机产业的一大亮点。这里的板栗树生长在深山之中,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污染,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国家有机产品认证让这里变得更加令人心驰神往。
在左家乡大庄村,德源菌业正在全力打造10万袋有机香菇基地。走进香菇基地,一排排正在养菌的菌棒整齐地摆放着,积蓄着自然能量。德源菌业负责人吴俊峰介绍说:“我们从菌种的选择、培养,到菌棒的制作、接种,再到香菇的栽培、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有机标准进行操作。同时,我们还注重生产环境的卫生和安全,定期对基地进行消毒和检测。”目前,香菇基地的有机菌棒认证已经完成,不久的将来,这些有机香菇将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张家乡兴隆场村郭家沟沟口雨过天晴,雨后的椴木木耳在满是榆树、松树的“森林秘境”中蓬勃生长。这里的林木资源极其丰富,树荫能减少阳光直射,林下青草可以起到保湿的作用,为木耳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所产木耳品质高,口感脆爽,深受消费者喜爱。当地村民王铁蛋说:“我们这里的木耳都是纯天然生长的,没有任何污染。现在我们按照有机标准来种植,相信以后会卖得更好。”
在西坡镇金源合作社的200亩花椒地里,花椒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这片花椒地正处于有机转换期,为了保证花椒的品质,地里随处可见黄色杀虫板,太阳能杀虫灯也在默默地发挥作用。“我们不再使用农药杀虫,而是采用这种绿色环保的方式,施的肥也是有机肥。”合作社负责人冯治义表示:“虽然有机转换期的过程比较艰难,产量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为了生产出高品质的有机花椒,我们愿意付出努力。”
此外,还有遍布各个乡镇的三百万羽云屏林草鸡,以散养的方式在林草间自由生长,所产的有机绿壳蛋以无公害、高营养的美名享誉省内外。泰山乡、广金工作站的中药材以原生姿态扎根繁育,诉说有机农业的多样可能......这些散落山间的有机“火种”,有的已获认证,有的已经步入有机认证的快车道,但都秉持着同一个愿景——要为两当的特色产业与农特产品,烙上“有机”的鲜明印记。
在两当,有机生产不仅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更成为一种生活理念,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认识到有机产品的健康价值。两当的“全域有机”发展之路,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是一条乡村振兴之路,也是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在这条路上,两当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从政策引领到强化培训,从巩固提升到积极创建,从项目推进到多方谋划,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全县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尽管面临一些困难,但两当将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克服困难,砥砺前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两当的“全域有机”产业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品质新两当 有机慢生活”的新名片将更加响亮。(张小静)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