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甘肃临洮:军马场旧址焕新颜,文旅融合叩开乡村振兴“致富门”

2025-09-26 17:16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 朱永先、记者王斌报道 秋高气爽,位于甘肃临洮县上营乡瓦窑滩村的原奈子沟军马场旧址,一片广袤的高山台地之上,群山俯首,云海翻腾。这里平均海拔2400米,隶属马啣山麓,独特的地理气候形成了“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妙景观,已成为临洮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这片占地约1.58万平方米的土地,如今已从昔日的军事设施成功转型为集历史教育、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据临洮县上营乡党委书记王栋介绍,当地在2021年争取项目资金,对军马场进行了全面提升改造。改造特别注重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营房变身军旅特色民宿,马厩成为互动体验区,训练场则转化为文化广场。现已建成包含军马历史文化展厅、玉石文化展厅在内的综合服务中心,拥有经营用房31间,成为集学、教、游、吃、住、玩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文旅融合,激活高山草场新活力

军马历史文化展厅是这里的核心亮点,系统展示了从秦汉至今的牧马史,特别是近现代军马养殖的珍贵历史。同时,当地在生态保护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今年以来,我们种植了200余亩油菜花海,增设了卡通雕塑、风车走廊、网红秋千等打卡点,特别是7月举办的‘大美上营·畅跑马啣’高原健康跑活动,有效提升了知名度。”王栋说。这些举措成功吸引了周边大量游客,让历史遗迹焕发出新的生机。

产业振兴,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

文旅产业的蓬勃仅是上营乡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翼。该乡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构建了“以产兴乡、以乡带产、互动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特色种植规模化: 创新推行“党建+”等模式,建设道地中药材绿色标准化药源基地片带3个,总面积达1万亩,示范带动360户农户。全乡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已扩大至2.4万亩。同时,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8万亩,并建成百合脱毒种球繁育基地,推广高原夏菜复种模式,年总产值达5250万元。

畜牧养殖产业化: 大力扶持肉牛、肉羊养殖大户,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引进优良品种,形成了坚实的养殖业基础。

服务体系现代化: 为破解山区群众运输难、销售难问题,上营乡建立了农产品服务中心,已助农配送农资超千吨。同时,组建3支农机服务队,整合上千台农机具,为农户提供“全流程、一条龙”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服务。通过金融机构授信、办理小额信贷等方式,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乡风文明,夯实乡村振兴软实力

产业兴旺的同时,上营乡全面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利用节庆农闲深入开展政策宣讲,弘扬孝道文化,完善村规民约,通过设立“道德红黑榜”、评选“好婆媳、好儿女”等先进典型,如包家山村申韦娟荣获“感动甘肃 陇人骄子”等称号,形成了以文化人、乡风淳朴的生动局面。

如今,临洮县上营乡正按照“12345”发展总思路,持续做大做强特色农业、畜牧养殖、文化旅游“三大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家富、景美、人和”的高品质生活,生动诠释了文旅融合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的乡村振兴之路。

责任编辑:李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