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谈人口
摘要:最近10年左右出现了大量剩男剩女难以婚配的问题。建议开放非婚女子的生育政策,并调整教育结构和人才结构,在机构招聘的环节,不要把学历门槛抬太高。把人才结构和教育结构着重点放在专科和职业教育上,对于解决婚配问题是有长远意义,也有利于节约教育资源。
中国发展网讯 未来10~15年是应对高龄少子化的关键阶段。从人口生育周期看,一代人口更替的重大趋势性变化需要大约10~15年,即使我国未来5年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拐点,还会有10年的矫正期;未来10~15年,我国仍有条件保持4%~5%的经济增长。由此,调动更多财政资源、经济资源、金融资源、社会资源等解决问题的回旋余地仍比较大;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高度关注和解决高龄少子化及其所带来的潜在生产率下降问题,以及未富先老问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加速推进窗口期、相对高龄化窗口期和填补老龄居家服务短板窗口期。要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设立居家老龄服务局,开展老龄服务需求调查,开出老龄服务需求清单,形成居家老龄服务方案。国家和各级政府地方财政适度倾斜,多拿出一些资金支持老龄居家服务事业,在贷款、税收、土地、物资供给上予以优惠。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田雪原
高龄少子化是中国将来要面临的问题。如果新生人口逐年减少,平均寿命延长,将会导致劳动人口减少,以及国家活力、创造力的下降。
——日本立命馆大学教授周玮生
现在把很多的关注点放到三孩,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实现0到1的问题。有了第一个孩子之后才会更有意愿生下一个孩子。这涉及性别观、婚姻观、家庭观,也涉及各方面的政策和制度的安排。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任颋
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公共投入是确保各国能够赢在未来的关键投入。针对生命最初3年大脑发展黄金时期进行儿童人力资本投入,最高回报率为7%~10%。提供高质量和可负担的托育服务,支持家庭全面发挥他们培育性照护的作用尤为关键。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伙伴关系高级官员林菲
最近10年左右出现了大量剩男剩女难以婚配的问题。建议开放非婚女子的生育政策,并调整教育结构和人才结构,在机构招聘的环节,不要把学历门槛抬太高。把人才结构和教育结构着重点放在专科和职业教育上,对于解决婚配问题是有长远意义,也有利于节约教育资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
全世界平均预期寿命以每十年增加两年的速度递增,工作至更高的年龄是寿命更长和实现社会保障可持续性的自然结果。老龄人口高就业率往往伴随着青年人高就业率,而退休年龄早的国家通常也会有青年人失业率高的问题。要为老龄工人提供专门的公共就业,包括安置、培训、辅导等一揽子服务,通过直接补贴和激励推进终生学习的制度。
——国际劳工组织中国、蒙古局局长李昌徽
(以上观点均摘自第87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的研讨)
责任编辑: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