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绿色转型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能

2024-03-09 21:26 中国发展网 甄敬怡
绿色转型 “双碳”目标 新质生产力

摘要:自中国于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每年的全国两会上,绿色发展议题的热度持续高涨,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在中华大地上铺开。如今,进入热议“双碳”的第四年,人们对绿色与发展的关系有了更加直观的体会、更加深刻的理解。

自中国于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每年的全国两会上,绿色发展议题的热度持续高涨,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在中华大地上铺开。如今,进入热议“双碳”的第四年,人们对绿色与发展的关系有了更加直观的体会、更加深刻的理解。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新的表述下,有不变的底层逻辑,也有更切入本质的认识。今年的两会时间里,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再度凝聚起对于绿色转型发展的新共识。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深刻内涵?政、产、学基于自身的实践认识出发,有着殊途同归的理解。

“新质生产力整合了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实现了更高水平的生产力要素协同匹配,能够显著降低资源环境消耗。”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么新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先进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交叉融合的深入,人类主要生产工具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其智慧化、环保化和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远超以往。“新质生产力改变了传统过度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增长模式,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有利于经济绿色增长和人类永续发展。”

“传统的生产力发展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更先进的生产力一定具备高效、低耗、清洁的特点,所推动的产业发展方向应该是绿色、清洁、低碳的,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新质生产力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能减少污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新能源电池等战略新兴产业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典范,广大经营主体锚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从引领铅蓄电池产业绿色变革,到扎实推进新型高能电池战略布局,天能一直积极探索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促进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张天任说。

“绿色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摆脱传统生产和增长方式、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在全国人大代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看来,发展绿色生产力就是在坚持和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将新技术和新要素优化组合,从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安吉余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样板。“安吉的特色优势在于全域美丽和绿色发展,近几年,我们以‘好风景里布局新经济’为导向,面向未来产业,高质量招引新经济项目。”汪玉成向本报记者介绍。如今,安吉已成功实现新经济产业在绿水青山间“落地见人”“上市见效”。

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最终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离开绿色环保的发展,既不符合新发展理念,也不属于新质生产力,更谈不上高质量。”么新进一步谈到,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关键是提高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绿色发展则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如果离开绿色发展,经济发展就会因缺少源头活水而失去活力。因此,我们越是发展,越要绿色,通过生态前置、绿色先行和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形成更高水平新供给新需求

绿色低碳转型正在催生生产和消费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000万辆,出口大约500万辆,首次超过日本跻身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我国“新三样”出口已经超过1万亿,有望成为中国制造“新名片”。

“基于新质生产力将形成更高水平的新供给和新需求,能够提供更多高环保性的产品和服务。”么新为本报记者举例,比如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光伏组件为代表的“新三样”正在为交通、能源等行业提供绿色低碳产品,既带动了经济增长,也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还比如近期持续火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其在文本、代码、图像、音视频等方面的理解与生成取得突破,能够快速生成新的产品、服务和业务流程,其工作效率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已远超传统方式。”么新说。

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绿色低碳消费是促进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新的增长点。今年,如何全面激发消费潜能,进一步释放消费活力,也是一个重要命题。当前,还需加快消费转型,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以新需求牵引和激发新供给,有序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撬动生产力跃升。”么新表示,“同时,要加快推动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更好满足和创造有效需求。”这需要产供销、上下游、政企民、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综合施策推动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打通以旧换新的难点堵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更好地满足消费品换新、升级的需要;推动大规模回收循环利用,加强“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

“当前,绿色消费领域发展存在制约因素,例如,市场管理不规范、绿色产品供给动力不足等。”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郭丽岩看来,在绿色消费市场中,要想达成绿色低碳商品或服务的供需平衡,还要发挥好绿色供需机制、绿色竞争机制和绿色发展价格机制作用,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消费提质升级,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优化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工具箱

同往年一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依旧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保持了高度重视。报告对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的完善提出明确的要求。今年两会,在众多代表委员的提案建议中,也对如何优化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工具箱提出更多思考、赋予更多期待。

报告中,“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等表述引起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主席杨智的关注。2023年湖北碳市场累计成交量3.9亿吨、占全国的42.7%,成绩亮眼。“随着‘双碳’工作的持续推进,碳交易市场作为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市场化手段之一,其发展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发展速度也将加快。”杨智对本报记者表示,借助于在武汉设立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湖北发挥试点政策创新优势,推动全国和区域碳市场联动。此次两会,他提议加快推进全国性碳市场体系建设,“中国碳市场采用‘双城’模式,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武汉,交易系统落地上海。除了登记系统、交易系统外,清算平台也是全国碳市场的另一大功能平台,是保证碳排放权交易能够顺利履约、交割的重要保障。”他建议加快推进碳清算所组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更好服务全国性碳市场体系建设。

“绿色产业覆盖面广,但从现阶段来说,支撑其发展的体系还不够完善。另外,绿色专利成果转化运用仍然存在制度性障碍,财政、金融激励力度不够。”经过走访调研,汪玉成发现发展绿色生产力还存在不少难点。为此,此次两会他建议,以浙江为试点打造绿色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试验示范区,探索绿色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管理新模式,并依托建立在安吉的浙江绿色知识产权推广中心,引入全国优质资源,联建一批转化运用合作平台,促进绿色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合理流动。同时,他还建议打造绿色产业创新生态,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持续优化招商政策,加大对早期项目、实务人才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绿色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助推产业发展。

绿色人才是最具能动性的生产要素,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智力支撑。履职以来通过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张天任发现,企业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还存在一些共性需求与难点,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尤其迫切。“人才短缺也是企业在探索新型生产力时常遇到的问题。新型生产力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撑,但在某些领域,高素质人才的供给不足。”张天任对本报记者表示。他建议,加快新型技术工人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的导向作用。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甄敬怡)

责任编辑:甄敬怡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