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民营经济理论创新研讨会:以理论创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2024-04-15 10:29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讯  4月13日,由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大成企业研究院和中译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和河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支持的“民营经济理论创新研讨会暨《中国民营经济论》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民营经济论》作者、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在发言中介绍了“中国民营经济十论”的主要内容,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其中的“活力源泉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有了千百万民营企业家追求成功的天然动力,中国经济才有了蓬勃发展的活力。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民营经济创造的不仅是财富、就业、税赋,而且通过竞争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成为区域经济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

“民企涌现与经济周期论”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若干次经济周期性波动都表明,每当民营企业家集中涌现,出现创新、创业高潮的时候,很快就会出现中国经济的上升周期;反之,每当民营企业家因为种种原因而出现阶段性创新创业低潮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的下行周期。在当前的形势下,开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周期,呼唤中国民营企业家再次集中涌现。

“长期目标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催生,离不开民营企业的推动,如果没有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产权明细明晰、决策自主、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民营企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天然相容,市场体制发展得越成熟,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就越好,民营经济越发展壮大,市场经济体制的活力就越强,因此应把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期目标。

“国企民企生态论”认为,中国经济四十多年发展的事实证明,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但没有削弱国有经济,反而使国有企业的效率得到提升,活力得以激发。只有当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形成互相竞争、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良好生态,中国经济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国企和民企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发挥好各自的所长,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就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生态。

“做大蛋糕论”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历程证明,只有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才能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充足动力,为推进共同富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只有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不断做大蛋糕,才能在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社会财富本质论”指出,民营企业的资产不同于民营企业家家里的锅碗瓢盆,而是社会经营性资产,民营企业家个人能够直接消费或支配的财富是有限的,超出其消费或支配能力的财富,不论产权在谁名下,本质上也只是社会财富的一种存在形式。同样,一定规模以上的现代企业,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会被高管、职业经理人和基层管理者层层支配。

“民营经济十论”还包括民营企业家的出资人报酬论、创新报酬论、风险报酬论、管理报酬论与复杂劳动报酬论等,从不同方面回答了如何客观、全面地认识民营经济人士通过合法合规经营获得的财富的问题。

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指出,《中国民营经济论》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能够直面中国发展改革中一些重大理论使劲问题,这个非常不容易;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论断和创新性的结论,意义很重大;坚持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新时代发展民营经济的一些重大的建议,非常好,很有针对性。

彭森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靠市场化改革来开辟道路、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主力军、生力军的作用。真正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定要靠民营经济,就像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靠民营经济,都要靠民营企业家的这种积极的、创造性的因素,我们的新质生产力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彭森表示,每个民营企业家都不是一帆风顺,经过无数的磨难,各种打击,没有一个走的很顺利一路下来的,因此对民营企业家充满了崇敬之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中国民营经济论》这项研究成果,内容十分丰富,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并就其最近的研究成果做了精彩发言。刘世锦认为,所谓企业家才能和精神表现为好奇心、远见、洞察力、冒险、探索、坚韧不拔、组织协调力、执行力等,本质上是一种创新能力,它的主要职能是组合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是组合资源的资源,是高于资本的一种更为稀缺的资源。现在按照企业的所有制来界定企业的性质和类别,体现的是资本优先论的逻辑,认为资本的属性是第一位的,企业家才能和精神是靠后的,实际上是低估了企业家才能和精神的作用。现在企业是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组织形态,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是否有效,一个关键性的指标就是看具有企业家才能和精神的人是不是主角,而不是看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从政策的角度来讲,按所有制进行企业分类把企业分成国企、民企,分别出台实施政策,无助于公平竞争,而且本身它就是问题的来源。消除不同类别企业公平竞争,比较有效的办法是淡化或者消除这种分类,也就是不要再区分国企、民企、外企等等,而是按照企业的规模、技术、就业、行业特点进行分类,并且相应的出台政策。

责任编辑:张洽棠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