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在中国市场打出“组合拳”
“一个日立(One Hitachi)”协同战略推动众多集团公司集合产品和服务,谋求开拓新的业务和市场
摘要:在中国市场,“一个日立(One Hitachi)”协同战略设立了两大目标:一是通过各家集团公司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扩大各领域已有的业务销售;二是将各家集团公司的产品和服务集中在一起,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解决方案,从而开拓新的业务和市场。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崔立勇报道
上月,在重庆举行的第66届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暨2025(春季)中国国际制药机械博览会上,日立集团旗下的多家企业协同品牌关联公司在同一日立展台上携手亮相。
尽管这些企业已连续多年参加这一制药行业的国际展会,但是此前它们“分散”在各自独立的展台。此次看似平常的“合体”出展,对这些企业来讲还是第一次,更意味着日立集团“一个日立(One Hitachi)”协同战略在中国市场的切实落地。
协同战略在华加速实施
过去在展会上的单打独斗,既源于这些企业各自独立运营与核算,也是因为它们为制药企业提供截然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来自江苏的日立压缩机,为制药企业打造无菌无油的高品质压缩空气;来自广东的广州日立空调,为制药企业量身定制空调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日立解决方案(中国)有限公司提供包括MES(HITPHAMS)解决方案在内的多元化IT服务,助力制药企业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管理水平。
今年展会上的“合体”,令日立的展台独树一帜——不仅是在制药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同时生产空气压缩机、空调并提供IT服务的企业,难以找到第二家。
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综合性跨国集团,日立的业务遍布多个领域。在中国市场,其业务范围同样广泛,销售额占日立集团全球总销售额的10%。截至2025年3月末,日立集团在中国拥有86家合并报表子公司,正式员工约3.4万名。
日立(中国)有限公司CMO兼副总经理龙剑表示,早在2014年,日立集团提出“一个日立(One Hitachi)”协同战略,并得到集团三任CEO的持续推进。2025年,这一战略更成为集团公司各项战略中的重中之重。
然而,真正实现“一个日立(One Hitachi)”并非易事。日立集团采用垂直的体制架构,旗下公司以往在市场上独立打拼多,横向业务协同少。对此,作为日立集团在中国的最高负责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执行役常务、中国总代表明田笃弥牵头成立了中国地区市场营销统括机构,旨在协调各家公司的资源,共同推进“一个日立(One Hitachi)”协同战略在中国市场的落地。
龙剑透露,目前该机构的核心成员来自日立集团在华的9家公司,每家公司各有2名成员,大多为负责战略或销售的副总或专家,他们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商讨,共同为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让“单项冠军”成为“全能冠军”
与其他全球化公司不同,日立在产品OT(操作技术)方面占据独特优势,同时拥有IT(信息技术)经验及种类丰富的产品,数字板块在集团销售额中占比约30%。
“充分发挥这一特点,将OT、IT和产品很好地结合起来,扩展业务,就需要集合日立集团所有的产品线。”龙剑将“一个日立(One Hitachi)”视为发挥集团整体优势的“前瞻性战略”。
“市场越来越讲求产品与OT、IT的集成,这一协同战略将为客户带来更多附加价值。”日立解决方案(中国)有限公司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事业本部总经理刘苏明认为。
在中国市场,“一个日立(One Hitachi)”协同战略设立了两大目标:一是通过各家集团公司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扩大各领域已有的业务销售;二是将各家集团公司的产品和服务集中在一起,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解决方案,从而开拓新的业务和市场。
通过协同战略创造新的业务领域,龙剑对此寄予厚望。他透露,中国地区市场营销统括机构还与日立中国研究院紧密配合,在中国的快速成长领域寻找新的商机,电动车、半导体、数据中心、智能楼宇、绿色转型等都将是重点目标。
事实上,“一个日立(One Hitachi)”协同战略的基础在于日立的多项业务在市场上颇具竞争力,其输配电设备、空调冷机、电梯等众多产品在中国市场处于领头羊位置。
以制药行业为例,生产环境对温湿度、洁净度和节能高效的要求极高,广州日立空调提供定制化的高效节能产品以及系统化解决方案,确保药品生产和存储过程中的空气质量符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严苛要求;日立压缩机干式无油螺杆空压机和涡旋机因为在压缩气腔内不使用润滑油,为制药企业打造无菌无油的高品质压缩空气,保障药品品质和卫生标准,在中国的食品、精细化工等行业也得到广泛应用;已有数十家全球顶尖制药企业采用了日立的IT服务,而在中国制药企业TOP10中,有7家是日立的客户,日立解决方案(中国)有限公司不仅将全球制药行业的数字化经验引入中国,还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提供IT服务。
带来实实在在的业务增长
“一个日立(One Hitachi)”并非愿景,它已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业务增长。
刘苏明举例,东阳光多年前在广东东莞新建一座生物制药工厂,因为日立在生物制药工厂设计、建设领域颇具实力,日立在中国的制药行业团队便协调了日立总部工厂设计团队参与该项目的概念设计。东阳光对日立团队的设计能力表示非常满意,在随后的工厂主体框架完成后,日立又为东阳光提供了数字化相关方案,助力客户推进更高水平的规划建设。
日立正将客户对品牌的信任优势发挥出来。日立压缩机(常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殷举例,自2007年起,四川科伦药业引入日立的全系列空气压缩机,用于大输液生产中的清洁和罐装环节。设备契合制药企业所需的无菌生产环境要求,至今已有400余台日立无油空压机在科伦制药得到应用。2012年,日立压缩机将日立空调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推荐给科伦制药,并很快得到认可。
广州日立空调总经理张振军告诉记者,科伦制药对生产温度和湿度有着极为精细的调控要求,为此日立空调将空调设备和空压机等硬件高效整合,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从2013年起,已有108台日立中央空调冷水机组落地科伦制药,总制冷量超过3万冷吨。
“‘一个日立(One Hitachi)’确实对各公司形成了协同和拓展。”张振军强调。
空气压缩机和空调都与生产企业的运转息息相关,日立的两家公司在节能减排领域还有更多携手的机会。前者提供余热回收方案的设计与施工,以及节能改造提案等。后者凭借多年研发的节能高效产品,为生产企业带来了显著的节能效果。例如在科伦药业,采用3台550永磁同步离心机替换原有老旧机器,节能约35%,企业每年相应电费从236万元降至154万元。张振军和唐殷都认为,如果在工厂设计和建设之初,就对两个机房进行整体匹配结合,提升冷热转换效率,并统一在日立的数字化平台进行节能管理,那么将帮助企业打造真正的数字化、绿色工厂,在能耗方面节省下真金白银。
集合的队伍成员多空间大
在药机博览会上多家集团公司的携手只是“一个日立(One Hitachi)”协同战略落地的一个生动缩影。“日立希望通过逐步整合,在中国的大健康领域开展一站式服务。”龙剑进一步分析,日立拥有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到康复的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2024年的第七届进博会上,日立首次展出慢病风险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以用户的体检数据、生活习惯数据等为基础,推测出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肾病等中国常见的8种慢性病的发病概率。这项技术不仅帮助个人提早有针对性地预防,更可以应用在保险业务的核保、风控环节、健康管理业务的效果评估环节等,日立也已经与多家保险机构开展战略合作。
在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日立提供专业的数字化追溯(COI/COC)平台,构建端到端的信息链,同时日立也开始在制药行业AI应用领域进行探索和项目实践。日立高新技术集团生产的血液生化自动分析装置已向三甲医院为主的中国各地医院销售1.2万多台。日立质子重离子线癌症治疗系统已为梅奥诊所、MD安德森、香港养和医院等多家机构提供相关服务,累计治疗肿瘤患者超8.5万人,两套设备正在江苏徐州和广东佛山进行导入。日立电梯开发出针对医院和康复机构的电梯,从多个细节满足特殊需求。
“中国市场对日立来说非常重要。日立在局部可能进行产业调整,但总体方针是继续重视中国市场并深耕细作。”龙剑表示,日立对中国市场十分重视,集团最高层负责人每年都会多次访问中国。
龙剑透露,日立在中国市场已规划了包括医疗健康、智慧楼宇等在内的八大领域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以推动“一个日立(One Hitachi)”协同战略的深入,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甚至以此进一步谋划设立新的业务板块。
责任编辑:崔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