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创新驱动发展 智能引领未来——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成功举办

2025-05-16 12:32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付朝欢报道 5月8~9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 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行业智慧,科学研判电力行业发展新趋势,共商科技创新突破新路径,共绘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为服务科技强国建设贡献电力力量。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副部长李萌在致辞中表示,电力行业科技创新是推动能源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就,推动能源电力自主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形成多轮驱动的能源电力生产体系。中电联要抓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进一步深化平台作用,与各大电力企业、研究机构共同落实国家绿色发展政策与部署,整合技术、人才资源,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在致辞中指出,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科技创新有力支撑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随着能源变革的深入推进,智能电网、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与电力各领域的融合创新,正在引领电力科技创新的新浪潮。新征程上,电力行业要主动对标对表,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用数字技术赋能行业转型升级,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拓展融合创新应用场景,构建开放协同创新体系,为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五五”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期。中电联理事长、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辛保安表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电力行业要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完善创新体系,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为早日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努力奋斗。一是坚持自主创新,抢占电力科技发展制高点,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基础研究,加强电力标准体系建设;二是坚持协同创新,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大力推动成果转化,强化人工智能应用;三是坚持体制创新,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健全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加强实验能力建设;四是坚持合作创新,营造科技创新开放环境,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电力科技自立自强。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能源电力技术变革进入密集活跃期和加速拓展期。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钱朝阳表示,中国电力企业在科技自立自强、创新攻坚克难、产业共创共赢等方面都有着强烈的合作意愿,希望中电联能够进一步发挥行业平台联动协同作用,在“人工智能+数字电网”这个电力行业重大转型点上,开展更多跨专业的技术创新交流,共商攻克转型卡点之策。

专题报告环节,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北京大学原校长王恩哥以《材料引领电力产业创新》为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国平以《关于新型电力系统装备创新发展的思考》为题,南方电网首席科学家、直流输电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饶宏以《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与挑战》为题,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汽车协会主席、香港理工大学杰出讲座教授陈清泉以《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能源革命与汽车革命新征程》为题,杭州宇树科技副总经理杜鑫峰以《机器人具身智能的发展与展望》为题,聚焦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关键应用,紧密贴合“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的技术攻坚需求,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路径选择及问题挑战等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中电联科技中心发布了《中国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年度发展报告(2024)》。比亚迪储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善鹏以《以终为始:技术创新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为题,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民以《海洋新能源互联传输拉动超高压直流海缆创新发展》为题作交流发言。国家电网科技创新部副主任许海清、南方电网科技创新部副总经理马楠、中国能建科技信息装备事业部总经理裴爱国分别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实践》、《从“支撑服务型”向“引领驱动型”转型,争当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中国能建科技创新体系与关键技术攻关》为题作报告。

高端对话环节,国家电投科技与数智化部副主任赵伟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卢勇,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志坦,中国电气装备科技创新部(数字化部)部长张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政企解决方案副总裁董伟嗣,隆基绿能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张肃等嘉宾,围绕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等不同专业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大会面向行业征集100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并汇编成册,在大会现场展览展示36家大型电力、科技企业的重大科技创新工作、26项近两年的电力创新大奖代表项目,并发布5项重大电力科技创新成果。

责任编辑:付朝欢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