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成都青羊经开区:改革创新托起航空航天梦

2025-08-04 20:00 中国发展网 何子蕊 本报记者 王进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是该区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做实高水平立园、高质量满园“两篇文章”,将为该区“走在前列、担当示范”凝聚澎湃力量。

中国发展网讯  何子蕊 记者 王进 四川成都青羊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青羊经开区”)是全国最大的航空产业核心集聚区,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691.8亿元。在2023年度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排名省级开发区第一,2024年度省级开发区“亩均论英雄”评价中排名全市第一,2024年全省高新区和经开区高质量发展项目评审中排名第一。

不仅如此,该区以加快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大后方的创新策源高地和世界级航空航天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为总体目标,努力建设全国领先的航空航天新质生产力示范区,力争到2029年,航空航天产业创新策源和先进制造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规划面积仅4.7平方公里的青羊经开区为何能取得如此成效?先进制造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底气何在?记者采访发现,全面深化改革是该区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做实高水平立园、高质量满园“两篇文章”,将为该区“走在前列、担当示范”凝聚澎湃力量。

特色立园 体制创新激活力

盛夏时节,走进青羊区成都东华卓越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粗粒土仪器行业的“开创者”,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扎根青羊已有15年,携手中国科学院、长江科学院联合打造的相关“测试”“试验”系统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

据统计,2024年,青羊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240亿元、亩均340.4万元,营业收入亩均达2399.7万元;迄今为止集聚航空重点配套企业256家、高新技术企业123家、专精特新企业48家。

近年来,该区围绕成都市“三中心一基地”城市功能定位,用好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一招”。聚焦航空产业“研发+制造+总装+测试”全产业链布局,突出高效集约,加快构建国创中心片区、研发总部片区、智能制造片区“一区多片”产业布局,努力形成圈链有机融合、圈层紧密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

以顺职能激活力为突破口,该区探索“园区+部门+公司”“业务融合、组团协同”改革,按照“园区事项园区牵头、交叉事项归并整合”原则,组建科技创新服务、经济运行、投资促进、政商事服务、规划建设“五大组团”,实现精简重复职能、交叉职能50%以上。

聚焦做实“两篇文章”,该区创新制定五年“立园满园行动计划”,强化规划统筹、功能重塑,着力构建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智能制造、科技服务为主攻方向,协同发展卫星通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新型能源等“一主多元”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企业满园 模式创新提能力

5月20日,成都昊轶强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智能制造中心项目”在青羊经开区开工,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40万件航空零部件的生产能力,预计年产值达3亿元。

2024年,青羊经开区累计签约高能级项目35个,载体招商近10万平方米;今年以来申报引进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产业化项目12个,合同签约金额68亿元。

大企业大项目纷至沓来的背后,改革创新功不可没。该区聚力企业满园,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突出发展总部型、研发型、检验检测型“三型”都市工业,加快形成“沿链布局、全链引育、融链创新、跨链融合”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构建以航空航天为主导的“一主多元、主辅协同”现代化产业体系。

围绕做实高质量满园“文章”,该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重点实施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紧扣“镇园之宝”抓龙头,突出“抓中端”向“抓两端”转变。推行系统化精准招商、高品质载体招商新模式。

聚焦有根企业重培育,该区深化区域协作强“链条”,前瞻布局新兴产业育新机。大力推动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力争到2027年新申报完成重大产业化项目18个,到2029年上规企业突破270家、上市企业突破13家,132厂营收突破1000亿元。

质效兴园 科技创新挖潜力

位于青羊经开区的“四川拓新”公司,掌握着国内领先的航空航天用树脂及预浸料核心技术,产品可帮助飞机有效减重20%~30%;同样位于该区的“成都都成环保”公司的脚踏式反渗透净水器是国内首创,超小型高压柱塞泵成功实现国产替代、填补国内空白……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青羊力量”。

近年来,青羊经开区以改革之力推动科技创新从“单一化”向“矩阵化”转变。累计建成国家和省市创新平台79个,建成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8个;实施“青睐工程”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累计引育高层次人才544人、航空产业人口3.2万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77件。

当前,该区正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施科技创新促转化攻坚,改革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飞行器数字敏捷设计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两个“国字号”创新平台为引领,6个“专业化”创新平台为核心,N个“特色化”创新平台为支撑的“2+6+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力争到2029年建成科技创新平台100个。

深化“先确权、后转化”改革。探索成立国创中心知识产权管理公司;建立“高校院所+创新平台+产业园区+技转机构+成果转化基金”研发转化模式;推广职务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建立“资产化+市场化”成果转化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拟创建基金投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拟出台《青羊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集聚十条措施》等。通过改革联动赋能,推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营收年均增长8%的目标。

生态润园 服务创新添动力

7月18日,青羊经开区深化“进解优促”抓实“立园满园”——“精准招引、精准感知、精准服务”工作推进会在航空国创中心举行。

会上,青羊经开区作为成都内涵式发展的创新案例,现场发布“青园慧”企业智慧服务平台、青羊经开区政商事服务中心“集成式”服务改革事项清单等“一平台两清单”,深化推动园区从“立得住、立得稳、立得强”不断提升,全力推动“企业满园”“企业满产”“企业满意”。

“这是青羊经开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优化园区发展环境的又一重要举措。”青羊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以“青园慧”为例,该平台是全市首个“市区联动”锚定“精准招引、精准感知、精准服务”目标打造的,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底座的智慧枢纽,今年3月启动建设,目前已完成“链动青羊”“智绘青羊”“温馨青羊”三个模块建设,导入企业样本1358家。着力实现利企事项“一网集成、一站汇聚、一键触达”,全面提升“立园满园”服务质效。

政商事服务中心坚持用户思维,打破传统政务服务限制,聚力“集成式”服务改革,构建“一窗联办、园内闭环”服务体系,致力于打造“进解优促”工作前沿阵地,成为企业问题“110平台”、企业诉求“快处中心”、企业发展“赋能中心”。通过增加前置服务、集成联办、兜底帮办等功能,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努力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目前,中心已纳入高频、集成、增值事项136项……

该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青羊经开区将进一步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尊商重商“软服务”,强化生产生活“硬支撑”。探索以清单式批量授权,破除制约园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推动高水平立园、高质量满园目标实现。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