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预防“洋垃圾”隐形进口,专家建议完善再生纸浆标准、抬高进口门槛

2025-09-16 16:43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记者 程晖报道

9月16日,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在京主办“干磨纸浆进口政策法律问题研讨会”上,多位专家与会建议,修订完善国家标准,抬高干磨纸浆准入门槛。强化海关监管,实现检验检测全覆盖。推动干法工艺升级,引导行业转型。

“带病”干磨纸浆本质是“洋垃圾”

我国利用进口再生纤维造纸由来已久,近20年来,进口废纸在中国造纸原料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专家介绍,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阻断了造纸企业获取进口废纸的路径。一些企业开始在海外投资建厂,将废纸初步加工成再生纸浆后运往国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常纪文研究员谈道,2018年中国政府实施禁止洋垃圾进口令,禁令实施后,效果很好,对于改善中国的环境质量起了积极作用。但是一些人钻起了空子,把发达国家的废纸等洋垃圾送到东南亚国家简单研磨之后不高温蒸煮、不细分拣即出口到中国,如重金属、灰分、危险废物、病原体、放射性等指标超标,这是变相的洋垃圾进口行为,既污染中国的环境,又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还对合规造纸企业经营造成不公平的竞争。

研讨会上,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许凤介绍,正规的废纸浆生产需要洗涤除渣、筛选、高温干燥等工序,纤维含量可达91.5%以上(含水分8%),几乎没有杂质,而且在高温干燥过程中实现了杀菌,符合卫生标准要求。而干磨纸浆生产将废纸原料经由粉碎机粉碎成碎片状,直接打包进口,省略了绝大部分生产流程。

天津科技大学轻工学院副教授安兴业与会表示,干磨工艺没有用水作为溶剂,也就失去了通过水力分级、洗涤等步骤去除杂质的机会。废纸原料中常见的污染物比如塑料碎片、胶黏物、微生物、重金属(如铅、镉)在干磨过程中无法有效分离。

“这种‘夹带污染物’的干磨纸浆,本质是把国外的固废垃圾‘包装’成再生纸浆进口,进入国内后又通过废纸回用形成内循环,污染物会反复积累,长期看会拖累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安兴业说。

2023年11月发布的《再生纸浆》(GB/T43393-2023)国家标准,对再生纸浆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进行明确。

不过,在专家们看来,《再生纸浆》作为推荐性标准,对关键质量指标(如纤维完整度、杂质含量、微生物控制)缺乏强制性要求。相比之下,国外标准(如欧盟EN643)对纤维形态、污染物去除率等有更明确的规定。

多起不合格“再生纸浆”被退运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以来,全国已发生多起海关查验出以再生纸浆名义进口固体废物并退运的案例。

2021年1月、12月,杭州海关依法退运1900余吨、2500吨不合格再生纸浆。2022年2月,在杭州海关所属嘉兴海关监管下,某企业进口的7批次、共计4117.84吨不合格再生纸浆退运出境。

2024年11月,海关总署公布打击“洋垃圾”典型案件,其中,2024年5月8日,厦门某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一般贸易方式向海关申报一批再生牛卡纸,申报数量为256.76吨。经查验,部分再生牛卡纸存在散落、泡水、脏污、破损、霉变及卷筒卷芯严重变形情况。经鉴定,判定该批再生牛卡纸其中36卷共计65.57吨为固体废物。

专家们表示,目前在进口环节对再生纸浆的查验力度仍显不足,进口干磨纸浆质量参差不齐,但大多以“再生纸浆”的名义过关。这相当于让“带病”的造纸原料进入国内生产链条,对环境和消费者健康都产生影响。

推动行业向更环保的湿法工艺转型

在生态环境部日前召开的2025年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各地生态环境部门要巩固拓展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改革成效,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做好相关工作。

研讨会上,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有关专家表示,针对干磨纸浆进口出现的问题,应逐步完善标准,加强监管,把握好造纸资源稳定供应、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常纪文表示,进口干磨纸浆出现的问题,可能是标准有关指标针对性不强,也可能是进口干磨纸浆的检验检疫问题。建议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调研评估,如果是执法监管有漏洞则加强对应的执法监管,如果是标准有关指标缺失要完善相关指标,并将推荐性标准转为强制性标准。

上述多位专家建议,在标准修订中,增设强制性指标,明确纤维形态要求(如纤维疏解度、未分散纸片含量限值);加强对污染物(如塑料、重金属、微生物)的检测标准;增加对纤维回用性能的技术约束。通过严格的标准,淘汰不合格干磨纸浆产品,从源头上规范市场。

进口环节是控制污染的第一道防线。专家们建议,强化海关监管,实现检验检测全覆盖。重点检测杂质、微生物和重金属;引入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如近红外光谱、X射线荧光),提升监管效率;建立纤维溯源体系,防止国外固废混入。

“如果干法工艺必须存在,也可以通过技术改进减少其负面影响。”安兴业建议,在干磨后增加筛选、除杂和杀菌步骤(比如热分散处理、蒸汽灭菌),净化纤维;推广“干湿联产”模式(即干法破碎后结合湿法净化),平衡成本与质量。

“这些改进会显著增加生产成本。这本身就是一个‘倒逼机制’。”安兴业说,这样,低成本、低质量的干磨纸浆因无法达标而被淘汰,最终将推动行业向更环保的湿法工艺转型。

责任编辑:程晖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