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到“优”:浦江幸福河湖开启2.0版本
摘要:2025年,浦江县全面迈入幸福河湖建设2.0版本。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中国发展网记者 成静
乌瓦白墙、枕水而居,浙江省浦江县北部山区,壶源江左岸,坐落着一个有着600多年建村史的古村落——上河村。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古朴静谧的悠然意趣,吸引着无数游人打卡拍照、流连忘返。面对美景,谁能想到,就在十几年前,这里却曾因为水晶产业的无序发展,呈现出一派污水横流、废渣堆积的景象,壶源江也因为污染变成了“牛奶河”。
这不仅是上河村的烦恼,更是整个浦江的伤痛。
2013年,面对日趋突出的水环境问题,浦江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了浙江省“五水共治”第一枪,让青山重披绿,浊水复还清。
浦江金狮湖(浦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上河村关停全部污染作坊,以水为媒开启转型之路:精心打造鱼鳞坝、广安桥等亲水景观,将村落打造成诗意盎然的‘诗人小镇’,成功纳入浦江县‘15分钟亲水圈’,成为生态修复与经济增收并行的‘绿富共生’样板。”浦江县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潘期枫告诉记者。
上河村的蜕变只是浦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个缩影。潘期枫介绍说,从2013年开始,浦江县通过产业转型、河湖生态治理、提高防洪标准、治污截污、清淤疏浚、水文化建设等措施,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得到根本好转,河湖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活力;2021年,浦江县进入幸福河湖建设时期,通过连通河湖水系、建设滨水文化休闲公园,以绿道贯通河道两岸,打造生态景观路线,构建沿江沿河沿湖的美丽河湖风景线;2023年,浦江县开启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新征程,构建“二轴九带百网千珠”的空间布局,以创新“15分钟亲水圈”建管用机制为主题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三批试点名单,积极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机制,不断发展沿江特色水产业,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水美经济新业态,全面建成“大珠小珠落玉盘,金丝银线串成行”的全域幸福河湖格局。
近日,浦江县举办了全域建设幸福河湖高层次专家咨询会、浦江县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新闻发布会,对十年治水历程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浦江县全域建设幸福河湖高层次专家咨询会及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新闻发布会现场(浦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高层次专家咨询会上,浦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刘熙亮出全域建设幸福河湖1.0的“成绩单”:建成9条省市级美丽河湖,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幸福河湖试点县”,获评省级“幸福河湖建设试点优秀单位”;全县23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以上,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9年位居全省前列,“深化河湖长制全域建设幸福河湖”获省政府督查激励;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789.4万人次,全域旅游综合收入超75亿元……一项项成绩、一组组数据,勾勒出浦江“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新画卷。
浦江县大畈乡露营地(浦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潘期枫介绍说,浦江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的成效体现在多个方面,不仅产业结构在治水倒逼下实现蝶变升级,亲水空间的拓展也让“诗意栖居”成为现实。浦江共建成239个“15分钟亲水圈”(村社覆盖率98%)、102个亲水公园及350公里亲水绿道。浦阳江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地标与治水文化馆、修复古堰坝共同构筑起兼具生态价值与文化底蕴的亲水体系。
2025年,浦江县全面迈入幸福河湖建设2.0版本。潘期枫表示,浦江县将围绕“全域推进、生态提质、智慧赋能、共享共富”四大理念来推进浦江全域建设幸福河湖2.0,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优化“水美经济”发展路径。主要有四大提升:一是从“点状亮点”向“全域覆盖”转变,在重点建设的基础上,全域全面推进特色幸福河湖建设,实现水美乡村与“十五分钟”亲水圈全覆盖,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高品质幸福河湖、水美乡村与“十五分钟”亲水圈典范。二是继续推进水资源“单纯开发”向“融合发展”跃升,深化“水利+文旅+康养+研学”复合业态,继续在培育壶源江、浦阳江、大陈江沿线高品质水美经济带上发力。三是从“传统服务”向“智慧服务”升级,推进“AI+水利”全域建设,构建“天空地水工”监测感知网和“15分钟亲水圈”数字服务平台,实现“一部手机游浦江”。四是从“单村富裕”向“组团共富”拓展,完善“投资共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发展机制,让更多老百姓从河湖建设中受益。
浦江县大畈乡上河村诗人小镇鱼鳞坝 (浦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浦江将以此次发布会为新起点,实施全域布局、生态提质、智慧赋能、共享共富‘四大工程’,推动全域建设幸福河湖从1.0向2.0跃升,力争2030年建成‘生态优美、安全可靠、智慧高效、人文彰显、富民惠民’的全域幸福河湖体系,创建‘全国全域幸福河湖示范县’,让水美民富的画卷更加生动鲜活。”浦江县委书记胡作滔说。
责任编辑: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