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逐光筑梦,星‘菏’长明”团队赴菏泽开展三下乡活动
为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深察国情、体悟社情、感知民情,将专业所学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近日,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逐光筑梦,星‘菏’长明”团队奔赴山东省菏泽市,开启以“青春作笔书乡韵,实干为墨绘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以专业服务为支撑,聚焦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在基层一线践行青年担当,为乡村发展注入蓬勃青春力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作为农业大市的菏泽,兼具能源产业根基、传统制造业底蕴、红色文化富矿与多元民生需求,是探索黄河流域乡村振兴路径的鲜活样本。当前,这座城市正面临传统产业升级、老龄化社会应对、红色资源活化等时代课题,亟需通过系统性调研整合发展动能,为乡村振兴破题开路。
一、能源赋能·绿色振兴——国家能源菏泽发电有限公司
团队走进国家能源菏泽发电公司,实地探访燃煤机组升级改造现场与智慧电厂控制系统,深入了解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技术突破与实践路径。从烟气脱硫脱硝设备到智能监控大屏上跳动的实时数据,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绿色电厂”如何将减碳降耗的实践转化为乡村生态振兴的能源动力。
二、民生固本·服务惠民——菏泽市敬老院
在敬老院的暖阳下,队员们与护理人员促膝长谈,细致询问照护工作的日常流程、专业培训需求及实际困难;以拉家常的方式走进老人们的世界,倾听他们的人生故事,关注失能、空巢老人的特殊需求,用青春陪伴为暮年时光添彩。一张张问卷、一句句嘱托,都化作破解乡村老龄化难题的珍贵素材。
三、红色铸魂·文化赋能——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
步入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星星之火”“浴血抗战”等展厅的史料无声诉说着峥嵘岁月。队员们聆听59位开国将军的英雄事迹,用镜头记录红色印记,与纪念馆工作人员共同探讨“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的创新路径,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乡村治理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在菏泽的乡野阡陌间,团队正以脚步为笔、数据为墨,勾勒“青春作笔书乡韵,实干为墨绘振兴”的立体长卷:让电厂绿色转型的热能,化作乡村生态经济的双生火焰;让酒厂非遗酿造的经纬,织就带动就业的金色网络;让敬老院的暮年温情,成为破解老龄化的暖色调;让纪念馆的红色基因,在乡村治理的画布上晕染出新的图腾。
接下来,团队将以非遗经济测算工具为织梭,在产业与民生的经纬间穿梭出可复制的发展图案;用扎实的调研成果为黄河流域乡村振兴续写兼具温度与深度的注脚,让每一份思考都在阡陌间绽放成可触摸的希望,为齐鲁大地的振兴长卷,添上属于青春与实践的璀璨华章。(王洋 潘昭宇)(新京报)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