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受邀出席杭州扶鹰教育幸福家庭年会 共探家庭教育与孩子心理成长本质
8 月 24 日,家庭抚养倡导者、教育科研工作者李玫瑾教授受邀出席杭州扶鹰教育举办的第 8 届幸福家庭年会,在美丽的浙江杭州与现场及线上万千家长、教育工作者深度交流,围绕 “家庭教育如何遵循孩子成长规律”“青少年心理问题根源”“生命光彩的多元维度” 等核心议题展开分享,为当下家庭教育的焦虑与困惑提供专业解答,也为扶鹰教育推动家庭成长的实践注入深度理论支撑。
此次年会,是扶鹰教育深耕家庭教育领域多年的又一次重要交流活动。李玫瑾教授在开场中提到,近年来家庭教育受到更多关注,本质上是一种 “社会觉醒”—— 越来越多的父母和教师意识到,养育孩子并非 “顺其自然”,而是需要理解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教育方法与全球先进的教育模式。
分享中,李玫瑾教授重点剖析了当前青少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根源。她指出,这类问题的出现,本质是父母与教育者违背了 “自然规律” 与 “脑发育规律”。一方面,前几年的疫情导致孩子在身心发育关键期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叠加疫情后学校频繁考察、家长过度焦虑的双重压力,让孩子陷入紧张与恐惧;另一方面,教育中的 “目的性过载” 远超孩子心理发育的自然性 —— 许多家长过早要求孩子学习抽象知识(如 6 岁学奥数),却忽视了脑发育的先后顺序:孩子 6 岁前主要发展外周神经系统与躯体协调性,大脑额叶(负责抽象思维)要到青春期才逐步成熟,过早高强度学习不仅效率低下,还会挤占身体发育的关键时间。
在心理健康与养育的关系上,李玫瑾教授将问题家庭分为 “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 三类,其中 “教而不当” 是当前多数家庭的核心问题 —— 父母虽陪伴孩子,却因 “目的性过强”(如过度关注分数、忽视个性)导致孩子情绪与行为偏差。她同时提到,学校教育的 “统一化模式”(统一教案、统一标准)也易忽略孩子的素质差异,而 “书本学习的挫败感” 往往是青少年逃学、行为偏差的起点,这也需要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关注孩子的个体需求。
关于 “生命光彩的定义”,李玫瑾教授打破了 “成绩决定一切” 的认知误区。她强调,生命光彩的塑造依赖六大维度的素质培养:情感与善良是 “人间值得” 的基础,性格与教养是个人命运与社会文明的基石,体育与苦练决定生命力量与生理韧性,艺术与美学能滋养心灵、让人留恋生活,科学技术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经商能力则助力生存与生活品质提升。这一观点与扶鹰教育倡导的 “多元养育、发现孩子独特价值” 理念相呼应,为家长提供了 “跳出分数看成长” 的新视角。
针对 “基础教育应培养孩子什么”这一问题,李玫瑾教授提出两大核心:一是 6 岁前养成 “自律能力”,可通过游戏化方式让孩子学会 “按时停止、自我管理”,如整理书包、规划作业;二是培养 “耐挫折能力” 与 “亲社会意识”—— 面对孩子的困难少干预、多鼓励,通过家规与校规建立规则意识,引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融入社会。她特别提到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建议通过体育活动与文艺活动疏导内分泌带来的情绪波动,“父亲在这一阶段的陪伴与运动参与尤为重要。”
对于 “如何成为好父母” 与 “如何做好教育”,李玫瑾教授给出了具体方向:父母需提升自身成熟度,以 “身先示范” 代替说教,将 “命令改为建议”“催促改为选择”,在原则问题上坚定,在日常冲突中 “示弱”,给孩子试错与成长的空间;教师则需承认教育力量的有限性,避免 “批量化训练”,转而扩大学子见识、关注个体优势,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发展路径,这与扶鹰教育长期推动的 “个性化家庭指导”“家校协同育人” 实践高度契合。
此次年会,不仅为家长提供了专业的教育理论指导,也让扶鹰教育 “幸福家庭、成就孩子” 的使命更加清晰。扶鹰教育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扶鹰将继续联合更多专家力量,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与落地的实践活动,帮助更多家庭走出养育焦虑,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遵循规律的教育中绽放独特光彩。(咸宁新闻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