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学践若飞精神丨王若飞:一切要为人民打算

2025-09-23 16:10 中国日报网

为重温革命历史、感悟英雄精神,北方工业大学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青寻初心逐梦团”在暑期踏上贵州红色土地,先后走访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遵义会议纪念馆、王若飞故居三大红色基地。沿着共产党人王若飞的革命足迹,在历史的回响中,读懂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奉献终身的赤诚与担当。

走进贵阳黔灵山公园,苍松翠柏间,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巍峨矗立,碑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实践团成员驻足碑前,向为解放贵州牺牲的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鞠躬致敬。“一切要为人民打算”,这不仅是王若飞同志的革命誓言,更是所有革命烈士用生命践行的初心。

离开贵阳,实践团一行前往遵义,走进遵义会议纪念馆,这座承载着中国革命重要转折的建筑。讲解员指着展柜中一份泛黄的《关于若飞同志被捕经过及在狱表现的报告》介绍道,王若飞在长达五年的牢狱生涯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不仅写下《狱中纪实》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还向狱友传播马克思主义,用生命捍卫真理。从监狱中的坚贞不屈,到战场上的英勇无畏,王若飞同志用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为真理而斗争”的担当。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青年一代需要传承的宝贵财富。

实践团的最后一站,是位于安顺市西秀区的王若飞故居。这座青瓦木楼的四合院,是王若飞同志出生和早年生活的地方,如今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走进故居,“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烫金标语悬挂在正堂中央,这是王若飞同志留给家人、也留给全中国人民的最后遗言。在故居“革命历程”展厅,实践团成员沿着时间线,逐一观看王若飞同志的手稿、照片和实物:从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回国后领导工人运动、开展地下工作;从抗日战争时期组织抗日救亡,到解放战争初期为和平谈判奔走——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是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都是一颗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跳动的赤子之心。从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到遵义会议纪念馆,再到这里,实践团追寻的不仅是王若飞同志的足迹,更是他‘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信仰。

从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缅怀,到遵义会议纪念馆的沉思,再到王若飞故居的感悟,北方工业大学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的贵州红色之旅,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实践团成员追寻王若飞同志的革命足迹,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当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传承“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初心,秉持“为真理而斗争”的担当,将红色基因融入专业学习与实践创新中,为国家高质量发展、为民族复兴伟业注入青春动能——这,便是我们对革命先烈最好的告慰,对抗战胜利80周年最好的纪念。(曹靖宜)(中国日报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