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匠心汇聚筑梦想 技能竞逐绘新篇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2025-09-26 14:16 央视网

无人机系统、智慧安防技术等赛项首登赛场;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技术、新能源等赛项占比超过50%;乡村振兴赛项首次被纳入国赛;传统领域项目聚焦基础技艺传承与发展……9月23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落下帷幕,来自全国3420名技能健将在国赛舞台上高手过招、奉献技能盛宴。

本届大赛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348名选手获得106个项目的金、银、铜牌,35名选手获得“参赛团最佳选手奖”,13名选手获得“西部技能之星奖”,21个代表团获“突出贡献奖”,14个代表团获“优秀组织奖”。

大赛期间,现场观赛18.3万人次,同期开展了技能强国论坛、技能展示交流和绝技绝活展演,有效带动社会大众关注技能、学习技能、投身技能,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人才争锋  技能强国共逐梦

“学技能对我们以后谋生也好,还是说在不同的地方发展也好,都有好处。只要技能在身上,有一句话叫作技多不压身。”来自江西代表团16岁的参赛选手江俊卿在参加汽车技术赛项时说道。

软件测试项目教练、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教师叶重涵介绍,“选手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抓虫’,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隐藏在计算机软件里的众多bug(软件缺陷)。将全部的‘虫’抓出来,计算机系统才会更加稳定、健康,以提升系统性能和服务指标。”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是对我国技能人才队伍的一次集中检阅。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数千名参赛者,在同一个舞台上同台竞技,展现的不仅是个人的专业水准,更是国家技能人才整体实力的缩影。

赛场上,每一份专注都折射出“精益求精”的精神。无论是精细木工赛区那木屑飞舞中一丝不苟的雕琢,还是花艺赛区里色彩与线条的巧妙组合,亦或是美发赛区剪刀与梳子的灵动舞动,都展现出技能人才在不同领域的极致追求。参赛者都以高度的职业素养,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技能是通往未来的路径。

“比赛落幕,但人生的竞赛永不停止。这次经历对我而言,是一次技能的巅峰检验,更是一次精神的淬炼升华。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不仅仅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更是在面对压力时的从容不迫,追求完美时的永不言弃。”仪器仪表制造项目冠军选手王帅说道。

“这块金牌不仅属于我个人,更是团队、老师、家人和同学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唯有坚持与奋斗,才能在技能之路上走得更远。”谈及冠军这份荣誉,工业控制项目选手秦毅轩感慨万千。

赛场的荣誉不仅属于选手个人,更是整个国家技能人才队伍实力的象征。大赛让社会看到,技能人才不仅是岗位上的能工巧匠,更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资源。从高端制造到民生服务,从绿色发展到文化传承……技能人才都能在赛场上发光发热,都能在国家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的存在,正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最坚实的支撑。

技术融汇 赛项产业双向奔赴

“我们举办全国技能大赛,根本目的并不是纯比赛,而是希望通过举办大赛能够更好地推动技能人才工作的发展,使我们国家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能够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翟涛说道。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让技术与产业在赛场上实现了真正的同频共振。赛项的设计并非闭门造车,而是紧扣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项目,不只是选手们竞技的舞台,更是未来产业趋势的缩影。

鸿蒙应用开发赛场,选手们为国产操作系统构建应用生态。智能汽车软件开发赛场,代码在指尖流淌成驱动未来的数字灵魂。区块链技术赛场,创新应用方案不断涌现……这些赛项共同构筑起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这是国赛精选赛项中的‘新面孔’,选手们既要掌握鸿蒙理论知识,又要分析拆解实际需求,还要开发界面、实现功能并最终测试发布,完成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开发任务。”鸿蒙应用开发项目讲解员介绍,这个颇具时代气息的赛项,彰显了中国在突破“卡脖子”技术方面的决心与行动。

在赛场,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当下,缺少高水平的技能人才是当前困扰企业的难题之一。通过大赛走出来的人才,能力、品质、心智等方面都经过了严苛磨炼,我们十分看好!”

“此次大赛上,全国400余家院校、培训机构共同发起‘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倡议,300余家职业技能评价组织共同发起高质量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倡议,推动一批校企合作、区域协同项目落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吴礼舵表示。

如今,全球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真正决定胜负的,不仅是技术突破的速度,更是技能与产业契合的深度。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正是这种逻辑的生动注脚,它用一次次竞技操作,演绎着中国产业腾飞的未来图景。

多元融合 技能走进千家万户

养老护理、中式面点、餐厅服务、油漆与装饰……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包含方方面面,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各个年龄段的观众。

“眼前一亮,就觉得她们做得和艺术品一样。”餐厅服务赛区,一位观众忍不住感叹道。过去,技能往往被视为专业圈层的专属话题,而今天,大赛让它成为社会共同的语言。普通观众能在赛区找到与自身生活相关的技能场景。

除了竞技以外,大赛还举办了技能强国论坛、技能展示交流、绝技绝活展演和技能培训小课堂等活动,为技能人才提供了见证自我、交流学习的机会,也让观众直观感受技能的魅力和价值,推动大赛在出新出彩中出圈,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这种“可触可感可学”的深度互动,主动拉近技能与公众的距离,增强大赛的亲和力和温度。

“我觉得盾构机这些工作很难,要是没有他们的话,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不方便。”一位参加研学的青少年说道。在他的眼里,技能不再是遥远的工地和冰冷的机器,而是与城市运转、日常便利紧密相连的关键力量。这种观念的转变,正是大赛最深远的社会价值。通过直观的体验与感性的认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技能与生活的联系,重新认识技能人才的地位与贡献。

技能大赛让社会看见了技能之美,更让尊重技能、崇尚技能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它不仅为技能人才提供了舞台,也为社会公众提供了重新理解技能的窗口。

当育婴回应新时代家庭对科学育儿的需求,当养老护理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保障,当花艺创作提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审美追求,当美容技术展现现代服务业的蓬勃活力,技能已经和千家万户的日常紧密相连……技能不只是比赛的主题,更是时代的答案。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虽已落幕,但留下的不只是奖牌与掌声,而是一种力量的传递和一种价值的确立。“技能照亮前程”——这既是本届大赛的主题,更是对无数技能人才的深情礼赞。它点亮个人的梦想,托举民族的复兴,也昭示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坚实底气。

2026年9月,我国将在上海举办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届时,越来越多的中国技能人,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展现中国风采、贡献中国智慧,为推动全球技能事业发展续写崭新篇章。(央视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