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度6μm+1230万像素!新拓三维全新发布XTOM-MATRIX-12M微米级精度蓝光三维扫描仪
在制造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高精度、高效率的3D检测技术正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2025年9月25日,新拓三维全新发布XTOM-MATRIX 12M微米级精度蓝光三维扫描仪,以6μm计量级精度,1230万像素工业相机,优异的细节捕获还原能力,精准高效的扫描效率及自动化智能检测能力,为复杂工件的3D数字化计量带来革新方案。它可提供快速、稳定且高精度的三维数据,确保3D数据与测量结果真实可靠,助力制造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实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双重提升。
微米级精度,精准捕获细节特征
MATRIX 12M配备了1230万像素的高质量工业相机,点距最小可达0.023mm,精度可达6微米,拥有超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搭载自主研发的高精度三维重建算法,重复性精度稳定可靠。它能够清晰捕捉物体表面微小细节,无论是精密零部件的细节特征,还是表面众多的切角、定位孔、凹槽等复杂几何结构,都能精确还原呈现出来。
在3D检测分析模块,新拓三维XTOM-MATRIX 12M搭载的X-INSPECT三维检测软件核心算法单元通过德国物理研究院PTB精度验证,可快速完成复杂工件的几何尺寸检测。在具体扫描工件还原细节效果上,MATRIX 12M可将实体样件快速转化为数字三维模型,完整保留被测件表面几何细节特征,包括曲面数据、曲面过渡、棱线倒角等关键设计细节,为后续的CAD逆向工程以及几何尺寸检测提供了高保真数据基础。
以注塑件检测为例,在XTOM-MATRIX 12M的高精细度扫描下,仅指头大小的塑胶件表面凹凸特征以及精细的边缘轮廓无所遁形。手机中框壁厚≤0.3mm,在这种微米级全局精度测量中,传统CMM测量已难以胜任!XTOM-MATRIX 12M能够清晰捕捉手机中框曲面弧度、部件装配间隙、结构布局等关键设计参数,一次性测量手机中框的多个尺寸,助力设计团队在原型阶段及时发现曲率不连续等细微缺陷,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
效率与细节双重突破,单幅扫描<1秒
在3D扫描效率方面,XTOM-MATRIX 12M配备了GPU加速计算技术,单幅扫描时间小于1秒。这种高效的计算能力不仅提升了扫描效率,还能够在实际检测应用中,快速获取精准测量结果,能更早发现潜在缺陷,优化制造工艺,从而大幅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升生产良率与效率,为用户节省宝贵的时间成本。
3种扫描幅面,灵活应对多样化需求
XTOM-MATRIX 12M沿用双机位模式,由4台高分辨率工业相机和光机组成,具有三个扫描幅面范围,分别是MV400.测量幅面400*300;MV200.测量幅面200*150;MV100.测量幅面100*75.在扫描时通过2种不同幅面的切换,可满足不同尺寸零部件的多样化检测需求。另外XTOM-MATRIX 12M,不同幅面扫描数据可在XTOM三维扫描软件中进行拼接融合,兼具测量效率和精度细节。
三目混合扫描技术,满足复杂工件检测需求
针对深孔、非配合表面等复杂结构,XTOM-MATRIX 12M采用了三目混合扫描技术。该技术能够同时采集多角度数据,确保在深孔或非规则表面的检测中,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软件支持只需一次标定,即可选择使用单目扫描、双目扫描以及混合扫描。这不仅解决了在孔径/复杂结构检测中的难题,也为工业检测提供了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此外,XTOM-MATRIX 12M微米级精度蓝光三维扫描仪搭配新拓三维X-INSPECT三维检测软件,可更好地保障3D测量的高精度。X-INSPECT三维检测软件可用于将扫描得到的三维数据模型,通过不同对齐方式,与导入的CAD模型或数次扫描均值比对,并对比对结果进行综合注释、尺寸标注、GD&T以及测量分析,并输出详细检测报告。
自动化测量,赋能制造业提质增效
将XTOM-MATRIX 12M搭载于协作机器人,能够实现自动化、高节拍的三维检测。只需导入原始CAD模型进行路径规划,即可自动遵循预设扫描路径获取零部件的全尺寸三维数据。自动化作业减少了人工干预,在确保尺寸检测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的同时,显著缩短尺寸检测周期,为后续生产制造流程节约时间资源。
XTOM-MATRIX 12M微米级精度蓝光三维扫描仪的发布,是对3D数字化计量与扫描效率的诠释,有利于推动制造业质量检测向智能化、标准化方向迈进。它以卓越的性能、创新的技术和灵活的功能,为精密制造行业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未来,新拓三维将继续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推动技术创新,为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贡献力量。(咸宁新闻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