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宁波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征程中彰显样板担当

2023-11-24 18:44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宁波

摘要:宁波“关键核心技术登峰”“前沿引领技术2035”“重大场景应用”三大计划深入推进,新增部署重点研发计划392项。

宁波市发展改革委

宁波市今年全面部署开展“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检视过去两年多来特别是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规划实施情况,并结合国内外发展环境新情况、新变化,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聚力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研究提出“十四五”规划深化实施建议。

 灯火璀璨、流光溢彩的宁波三江口夜景。宁波市委宣传部/供图 

灯火璀璨、流光溢彩的宁波三江口夜景。宁波市委宣传部/供图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宁波市委宣传部/供图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宁波市委宣传部/供图

“十四五”以来,宁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总目标,深入推进“六大变革”,全力打造“六个之都”,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突破性成就,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有效推动“八八战略”在宁波落地生根,开辟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境界。

2022年,宁波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第十二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跃升至全国城市第十位,工业增加值跃居全国城市第七位,成为全国第6个“外贸万亿之城”,第13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取得显著进步,为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打下坚实基础。

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迭代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培育。宁波“4+4+N”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4875.2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119亿元;产业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标杆数量达到361家,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数字贸易加快发展,入选全国十大优秀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上线“甬e通”一站式服务平台;数字经济企业主体加快引育,数字经济高新技术企业数超700家,占全部高新技术企业比重13%以上。

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成效显著。宁波迭代打造“246”“361”万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绿色石化、磁性材料等一批产业集群入围国家级培育名单,省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数量分列浙江省第一名和第二名;加快布局人工智能、深海空天信息等一批未来产业,柔性电子未来产业先导区入选浙江省首批培育创建名单;深入实施企业“上规上市上云上榜”行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万家,认定104家“大优强”培育企业,累计拥有8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5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列全国城市第一、第五位,成为全国单项冠军之城。

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宁波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908.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4%;总部型服务企业加快培育,出台《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新增总部企业260家、累计达678家,服务业上市企业增加至20家,12家企业入选2022年中国服务业500强;服务商标突破10万件,认定“宁波老字号”98家,宁波舟山港集团获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成功创建14家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培育形成高端亿元楼宇41幢;“两业融合”纵深推进,国家级、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分别增加至5个、18个,获评全国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产业支撑体系不断健全。宁波完成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开发区(园区)总数由298个整合为20个;前湾新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高新区入选浙江省高能级战略平台培育名单;前湾新区智能汽车产业平台、宁波国家高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平台等4个入选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立工业空间管控体系,规范建设用地二级市场交易管理,科学布局一批创新型产业用地;优化重构招商引资工作体系,出台《关于建立大招商统筹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形成全市“一盘棋”大招商新格局。

聚力锻强新质生产力

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加快建设

高能级科创平台加快打造。甬江科创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甬江实验室揭牌运行,全国第一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落户,省部级以上实验室达47家;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成功创建,实现浙江省国家级创新中心零的突破;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永久校区开工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正式启用;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智能工厂操作系统、绿色智能汽车及零部件、绿色石化技术创新中心获批浙江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中心成立。

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加速涌现。宁波“关键核心技术登峰”“前沿引领技术2035”“重大场景应用”三大计划深入推进,新增部署重点研发计划392项;钛青铜合金材料、半导体蚀刻材料、仿蝠鲼智能水下航行器、光伏屋顶、氢能客车等一批自主创新产品成功研制并实现国产替换,大桥防船撞技术破解世界性难题,6项成果列入浙江省重大科技成果,国际首台(套)产品实现零的突破;新增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98项。

创新型企业雁阵持续壮大。宁波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5337家,99家入选“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27家进入百强;累计分别认定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713家、2.29万家,新认定省科技领军企业11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6家,建设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54家、众创空间139家;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7家、累计39家,居计划单列市第二位。

高水平人才加速集聚。宁波“甬江人才工程”迭代升级,创新打造全球科技人才云图,两年累计支持领军型人才和团队项目711个、全职顶尖人才科技项目8个;新时代宁波工匠培育工程不断推进,“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实现零的突破,建成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130家,新增高技能人才15.4万人;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214.77人,占比居浙江省前列;迭代升级人才新政30条,创新构建“通则+专项+定制”人才政策体系,率先推进人才授权松绑综合改革。

创新创业生态日趋完善。宁波科技大市场3.0版加快建设,2022年完成技术交易额515.8亿元、较2020年增长90.1%;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成立全国首家实体化运行的知识产权保险运营服务中心,率先实现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险种全覆盖;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成为首个设立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副省级城市;出台《宁波市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加快建设新时代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实施意见》等政策;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宁波市鄞州区、北仑区“双创”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聚力增创体制新优势

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破难

营商环境改革走在前列。宁波营商环境连续4年稳居全国城市第一方阵,连续两年获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全国城市第五名;“一网通办”改革持续深化,实现“一件事”一窗通办,上线运行一体化政务协同平台,全大市“一网通办”率达97.91%、“跑零次率”达97.79%;信用监督体系加快完善,成功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宁波市社会信用条例》发布施行;“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扎实推进,“教科书式”行政执法模式等被评为浙江省标志性改革成果。

要素配置改革稳步实施。宁波“亩均论英雄”改革持续深化,工业用地亩均税收达到52.1万元,亩均增加值达到214.2万元;数据要素改革积极探索,出台《宁波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38家,获批全国首批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累计首创保险项目270项,“灵活保”“甬学保”等创新做法走在全国前列;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持续推进,“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试点业务数和金额居全国第一、第三位。

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宁波新一轮国企改革全面启动,打造形成“2+10+1”市属企业战略布局,总资产、利润总额分别达到6303.36亿元、99.36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30%、100%;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出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3条”,持续为民营经济发展“松绑、清障、助推”,2022年度“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百强”分别达到18家、19家、4家;企业“一站式”开办、“极简化”审批等改革事项纵深推进,累计实有各类经营主体135.2万户。

聚力服务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枢纽能级持续提升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持续推进。宁波世界一流强港加快建设,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保持全球第一、第三位,建成梅山港区6~10号等一批超大型集装箱码头,梅山港口基础设施重点项目主体工程实现开工,集装箱班轮航线联通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600多个港口,海铁联运班列覆盖16个省(市、自治区)64个地级市,新华·波罗的海指数排名跃居全球第九位;“空铁一体”宁波枢纽加快打造,国际客运货运航线积极开拓,宁波跻身第五航权开放城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重大通道工程规划建设取得突破,沪甬跨海通道纳入多个国家级综合性规划,通苏嘉甬铁路、甬舟铁路、市域铁路象山线和慈溪线等开工建设。

“两区”开放引领功能不断增强。宁波的中东欧合作“金名片”持续打响,成功举办第二、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新设驻中东欧国家联络处9个,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提速,与中东欧国家货物进出口额达到450.4亿元,实现中东欧国家“友城全覆盖”;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加快建设,制定出台“枢纽自贸区”建设方案,获批数字人民币等国家级试点11个,落地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改革试点政策13项,实现进出口额451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分别占浙江省外贸、外资总额10%、7.3%。

开放型经济发展走在前列。宁波的口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货物贸易进出口实现1.27万亿元,成为全国第六个“外贸万亿之城”。跨境电商进出口突破2000亿元,成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破千亿元城市,连续两年在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评估中排名“第一档”,海外仓面积占全国1/6;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两年年均增长29.5%;全球优质外资集聚地加快建设,两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0亿美元、年均增长22.9%,两年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项目16个;高水平“走出去”有序推进,两年累计备案(核准)中方投资额63.9亿美元、年均增长26.4%,9家企业入围浙江省跨国公司50强。

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宁波扩投资优结构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建立重大项目“1245”统筹推进机制,过去两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10.7%,高于全国、浙江省;组建宁波市投资促进委员会,成立投资促进署,出台招商引资新举措“25条”,新引进内资超3600亿元,吉利新能源汽车系列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开展促消费稳增长十大行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年均增长7.5%,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突破5万亿元、居浙江省第一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创建,获批成为浙江省唯一的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入选全国首批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培育省级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78家、改革试点产业基地11个。

聚力为民服务大提质

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扎实推进

“三大差距”持续缩小。宁波“扩中提低”行动深入推进,出台《宁波市“扩中”“提低”行动方案》,率先构建“全面覆盖+精准画像”数据库,开展9大群体激励行动,10万~50万元、20万~60万元年收入家庭占比分别达74%和34.6%;薄弱地区持续加快发展,四明山专项扶持资金增加至2亿元;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行动,总收入50万元以下和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行政村全面“清零”。

教育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宁波基础教育更加公平普惠,先后实施三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公办义务段学校教共体覆盖率达100%,随迁子女义务段公办学校就读率超97%,获批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宁波市江北区入选全国唯二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入选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宁波大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入围国家“双一流”“双高”建设名单,在甬高校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数量分别达60个、93个。

健康宁波建设成效显现。宁波成功守牢疫情防控底线,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遭遇战歼灭战;“医学高峰”计划深入推进,两年累计新改扩建医院16家、增加床位2357张,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等项目建成投用,宁波市第一医院启动创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鄞州人民医院)等晋级三甲医院,蝉联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加快建设,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绩效评价获全国第一。

多层次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宁波推动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均提高到99%以上;基本医保惠及非宁波户籍人口,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突破300万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参保人数超790万人;住房保障水平全面提升,“3+1”新市民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7万套,保障住房困难家庭17.48万户;低保标准浙江省领先,特困供养标准、孤困儿童平均保障标准、临时救助力度均居浙江省第一位。

“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宁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入选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实施宁波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乡镇(街道)覆盖率均达到100%,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居浙江省第一位;实施“家门口入托”行动,乡镇(街道)托育机构覆盖率达98.72%,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86.7%、居浙江省第一位,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第二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城市,宁波市鄞州区入选全国首批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

大美宁波建设成效显著。宁波深入实施系列治气攻坚行动、“甬有碧水”八大攻坚行动和治土清废行动,全域建成清新空气示范区,连续5年获浙江省“大禹鼎”,“无废指数”水平持续位居浙江省前列;出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入选首批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首批国家绿色出行城市,省级绿色工厂数量居浙江省第一位;滨水生态空间营造全面提升,建成70.5公里塘河沿河滨水公共空间;实现“浙江省森林城市”县域全覆盖,5个区(县、市)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龙观乡成为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

聚力展现文明新气象

港城文化软实力稳步提升

党的理论武装全面加强。宁波铸魂工程、溯源工程和走心工程深入实施,“第一议题制度”全面落实;“四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滕头村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培树以时代楷模钱海军为代表的一大批时代先锋、道德典型、平民英雄,坚定当好“红色根脉”守护者传承者;“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品牌持续打响,“人人慈善标杆区”加快建设,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10个区(县、市)全部完成县级融媒体中心挂牌,主流舆论阵地巩固壮大。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河姆渡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宁波开展井头山遗址二期考古发掘,井头山遗址、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被列为全国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在浙江省率先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红帮裁缝制作技艺、象山竹根雕入围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深入实施,海丝之路东方大港、梁祝文化、千年慈城等11个项目入选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举办“海丝之路”文化和旅游博览会,发布《海丝之路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宁波倡议》。

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丰富。宁波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加速下沉基层,开展新一轮“一人一艺”三年行动,一批新型文化空间加快建设,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162个、乡村博物馆78家、城市书房56家,文化礼堂实现建制村全覆盖;文化地标建设深入推进,天一阁博物院南馆加快规划建设,文创港建设初具形象,象山影视城扩容提质;文艺精品创作展现成果,出版《四明文库》首批文献,图书《望道》、电视剧《问天》等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文体产业持续做大育强。宁波文旅融合“五百五千”工程深入实施,“大文旅”财政产业政策整合推进;宁海获评浙江省5A级景区城,新增宁波杭州湾、浙江宁波湾两个省级旅游度假区,首创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29个;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江北老外滩、南塘老街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荣获“奥运冠军之城”称号,奥体中心投入运营,宁海县、北仑区、鄞州区成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立足“十四五”中后期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宁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体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浙江、对宁波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以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为牵引,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增强开放门户功能,着力繁荣发展港城文化,着力构建共富美好社会,奋力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征程中彰显样板担当,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更大宁波力量。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