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齐下” 四川民营经济增加值“十四五”增长1万亿元
摘要:特别是创新开发的“天府科创贷”“天府质量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探索多元增信模式,较好破解了“轻资产、税额少”等科技型、成长期企业的融资难题,全省民营经济贷款余额、增速走在全国前列。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王进报道 民营经济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经济大省四川民营经济发展成效如何?采取了哪些举措?在9月19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上,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明騄回答了记者提问。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明騄
李明騄说,“十四五”以来,四川始终坚持政策、环境、服务“三管齐下”,千方百计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20年的2.7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7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全省民营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同比增长5.7%,实现稳定发展、进中提质。
一是突出政策赋能。全面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结合四川实际出台支持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若干措施,在财税、投资、消费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银”的举措,打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组合拳”。
比如,依托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建立线上线下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平台,推动惠企政策动态更新、智能匹配、精准推送,力求让企业知晓更直接、申请更便利、兑现更快捷,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活力,实实在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二是持续优化环境。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抓手,聚焦有效控制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全力营造便捷优质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配置高效的要素环境、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
比如,四川连续6年评选、发布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十大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推动形成公开、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形成了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四川品牌”。同时,聚焦广大民营企业关心关注的市场准入、账款拖欠、权益保护、执法检查等方面问题,集中开展“五个专项治理”,破解难点、解决痛点、疏通堵点,让民营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三是强化精准服务。四川建立多层次、常态化政企沟通交流制度,通过座谈交流、走访调研等方式,“面对面”听意见、“实打实”解难题,多渠道、多形式帮助民营企业纾困解难。
比如,针对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题,省级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持续开展融资难题破解行动,从政策引导、资金支持、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普惠性和便利度。特别是创新开发的“天府科创贷”“天府质量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探索多元增信模式,较好破解了“轻资产、税额少”等科技型、成长期企业的融资难题,全省民营经济贷款余额、增速走在全国前列。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