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招商引资工作交出亮眼“期中答卷”
摘要:站在新的起点,朝阳市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深化招商引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速推动签约项目转化为有效投资。随着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朝阳必将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坚实支撑,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施文郁报道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辽宁省朝阳市锚定招商引资“生命线工程”,以精准策略与高效服务激活发展动能。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全市交出亮眼“期中答卷”:招商引资到位项目267个,到位资金总额284.88亿元,同比增长29.1%,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朝阳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这份成绩单呈现三大鲜明特征。其一,投资结构深度优化。171个新到位项目贡献资金136.02亿元,占总额47.7%,且集中布局于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其二,项目签约实现量质齐升。1—5月,全市开展8次大型招商活动,高效推进93个重点项目,最终签约239个,其中1—10亿元项目43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1个,为产业长远发展积蓄雄厚动能。其三,新增投资活力强劲,首次实现资金到位的项目占比近半,凸显朝阳对优质资本的强大吸引力。
在区域策略上,朝阳市紧盯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实施“深耕计划”,通过高频次“走出去、请进来”构建立体化招商网络,形成全域联动、上下协同的强大合力。在产业布局上,聚焦主导产业与新兴领域,靶向对接行业龙头、隐形冠军企业,推动产业链补链强链。同时,建立重大项目专班机制,从洽谈、签约到落地、投产全程护航,帮助企业及项目解决问题24个,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快、发展好”。
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朝阳市将优化环境作为“头号工程”,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沃土。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网通办”“证照分离”,探索“拿地即开工”模式,大幅压缩审批时限;建立市、县(区)领导包保重点企业和项目机制,1—5月累计解决用地、审批、融资等难题60个,打通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强化土地、能源、人才等要素保障,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切实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朝阳服务”品牌持续擦亮。
凭借精准招商与优质环境,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江苏天合风光制醇氢一体化项目签约,为新能源产业注入新动能;上海君让年产15万吨铁基非晶合金带材项目落地,完善产业链关键环节;大有荃吉康植物基健康谷、晋阳光能年产1000万只超级电容器等亿元级项目加速进资,分别在大健康、新能源储能领域实现突破。项目“签约一批、落地一批”的压茬推进格局,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站在新的起点,朝阳市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深化招商引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速推动签约项目转化为有效投资。随着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朝阳必将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坚实支撑,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