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民科园打造全国首家“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摘要:据悉,下一步,民科园非公党委将以“闯”的魄力、“创”的智慧、“实”的作风,锚定新坐标,开启新征程,激活“红色引擎”,持续擦亮“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金字招牌,为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发展网讯 胡钊 记者皮泽红报道 7月2日,广州市工商联、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举办2025年广州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双强六好”党组织选树暨园区党建工作交流活动。广州民营科技园非公党委副书记,民科园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程雪萍介绍说,该科技园坚持以“强引领、夯基础、优服务、促发展”工作思路,聚焦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党组织建设,持续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融合发展,打造了全国首家“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园区非公党委被评为“广东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
突出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一是强化创新理论武装。建立党委委员对口联系企业党组织工作机制,分类举办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新发展党员等各类培训班7场次,精准传导上级精神,搭建交流共建平台,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推动党建与经营融合发展。二是创新学习载体。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召开非公党委会、专题宣讲活动12场,推送线上学习内容24期,激励园区党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展现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强化党性锤炼。打造“民科园企业大学堂”活动品牌,通过“线上+线下”“授课+研学”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园区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共8场次、覆盖405人次,不断提升园区党员党性修养、理想信念。
夯实组织基础,扩大两个覆盖
一是提升“两个覆盖”质效。多方联动推进“两个覆盖”,设置党建指导服务站,在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中设立“先锋岗”,采取单独组建、行业联建、区域统建等方式,推动“两个覆盖”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二是激发“头雁工程”潜能。引导企业优先选配关键岗位、优秀人才担任党组织书记,鼓励科研人员党员在企业研发项目中发挥带头作用,以“党建链”融合“人才链”。目前39名非公党组织书记中,企业负责人或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比超90%。三是推动党建品牌升级。深化“党建+产教融合”模式,组建产教联合体,联动38所院校、148家企业、10家科研机构搭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吸引网易、小鹏汽车等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获教育部第一批现场工程师订单培养计划、省级产业学院立项,并纳入广州市第二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名单。
深化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深化暖企行动。围绕企业党建、政务、人才、金融、法律、市场等方面需求,及时收集解决要素保障、资源共享等方面的难点堵点问题100余项,当好“无事不扰、有呼必应”的“店小二”。二是强化“三新”服务。成立民科园暖新社区,组建“云新志愿服务分队”,设立“暖新驿站”和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为新就业群体免费提供咖啡、茶水、充电等暖心服务。三是落实志愿帮扶项目。组织园区在职党员“双报到”,参与基层治理和志愿服务170次、认领微心愿191个;向各类社会公益项目募捐17万元,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推动融合发展,彰显党建成效
一是激活经济发展引擎。成立民科园经济发展专班,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全力以赴拼经济、抓产业,推动园区全年营收突破2200亿元、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产值突破700亿元、占全区比重57%。二是担当“征收铁军”使命。组建核心区城中村改造指挥部临时党委及下辖23个临时党支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攻坚,实行“清单化”管理、“挂图式”作战,用时三个月推动5000亩土地完成征拆签约率超90%,有效加快园区产城融合发展进程。三是创新招强引大模式。成立民科园产业招商联盟,联动“国企+行业商协会+产业园区运营平台+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开展产业链“红联共建”,新落地项目71宗、总投资超250亿元;新增注册企业超1400家、增长20%。
据悉,下一步,民科园非公党委将以“闯”的魄力、“创”的智慧、“实”的作风,锚定新坐标,开启新征程,激活“红色引擎”,持续擦亮“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金字招牌,为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