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福建龙岩市人社局推动紫金矿业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获突破

2025-07-11 14:47 中国发展网 翟风采 郭书贤

摘要:紫金矿业集团的首批自主认定工作,不仅为企业自身锻造了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标志着龙岩市在深化技能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发展网讯 近日,福建龙岩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现重大突破。紫金矿业集团率先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试点工作,首批824名技能人才通过认定,涉及14个关键职业工种,形成高级技师1人、技师100人、高级工210人、中级工513人的梯次人才结构。这一创新实践通过建立"谁用人、谁评价"的新型评价机制,有效解决了技能人才评价与使用脱节问题,为全市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机制破冰:自主评价权下放,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

紫金矿业集团此次改革实践的核心,在于突破政府主导评价的传统模式,率先获得并行使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权。作为龙岩市深化“放管服”改革、赋能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该集团立足矿山生产全链条,精准设定14个评价工种,实现了从传统基础工种(电工、机修钳工等,占比40.16%)到行业特色工种(重冶火法冶炼工、尾矿处理工等,占比49.51%),再到新兴智能化岗位(如凿岩台车司机)的全覆盖。此举标志着龙岩市在推动评价标准与产业需求深度契合的改革方向上迈出关键一步。

尤为重要的是,企业自主制定的评价标准,特别是在选矿浮选、尾矿处理等特色工艺领域,直击生产一线痛点,更精准地衡量从业人员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破解了以往职业资格认证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的改革难题。行业专家评价,紫金模式开创了企业自主评价与国家标准有机衔接的改革新路径,是落实国家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要求的生动实践。

结构优化:金字塔梯队成型,锻造高质量发展“技能引擎”

改革成效在人才结构上得到直观体现。首批认定的824名人才呈现出层次分明、比例科学的金字塔型梯队结构:顶端是引领技术创新的1名高级技师和100名技师共101人,中坚是支撑关键工序的210名高级工,基础是保障生产稳定的513名中级工。这种“101-210-513”的梯度分布,并非简单堆砌数据,而是企业人才发展战略与生产实际需求改革性匹配的成果。

分析显示,人才等级与岗位技术复杂度呈显著正相关。如核心冶炼岗位(重冶火法冶炼工)高级工以上占比突出,体现对关键技术的高度重视;而通用基础岗位(电工、机修钳工)则以中级工为主,夯实了根基。这种基于改革思维构建的梯队,既确保了核心技术的精英配置,又保持了基层力量的厚度,为产业升级储备了充足的技能动能。

生态构建:成长通道贯通,释放“工匠红利”改革效应

此次改革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激活了技能人才成长的“一池春水”。紫金矿业同步建立了“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的贯通式晋升通道和配套的培训考核体系。参评员工普遍反映,将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岗位晋升直接挂钩的政策改革,让技术工人看到了清晰、有奔头的发展前景,“成长有通道、发展有空间”的改革型人才培养生态正在形成。

工种构成同样体现改革导向与产业特征:生产一线关键岗位(冶金类工种占近六成,核心岗位产出376人)、特种作业(电焊工120人)、环保工艺(尾矿处理58人)成为认证重点。特别是将智能化设备操作岗位纳入评价体系,体现了传统工种与数字化转型的融合趋势,是面向未来的改革布局。

紫金矿业集团的首批自主认定工作,不仅为企业自身锻造了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标志着龙岩市在深化技能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它将人才评价权真正交给市场用人主体,解决了评价与使用脱节的核心矛盾,为技术工人开辟了基于能力价值的职业发展新通道。

正如龙岩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袁伟天所言:“这824本由企业自主颁发的证书,是‘谁用人、谁评价‘改革理念的落地生根,是企业与技能人才‘双向奔赴’的改革成果,更是‘工匠红利’加速释放的生动注脚。紫金模式的成功实践,为龙岩全市重点行业推广企业自主评价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未来,龙岩市将持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技能人才改革动能。翟风采 郭书贤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