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甘肃通渭华家岭:以草畜融合为引擎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7-11 14:46 中国发展网 南扬

摘要:截至目前,华家岭镇已完成玉米种植9200亩、燕麦1.26万亩、苜蓿和红豆草2150亩,饲草料种植总面积达2.2万亩以上,带动引进良种肉牛233头、羊253只,全镇肉牛存栏4430头、肉羊存栏3978只,预计实现增收500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突破1万元。

中国发展网讯 近年来,甘肃通渭县华家岭镇聚焦产业培育与农民增收两大核心目标,积极探索以经济作物为基础、与畜牧业协同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路径。通过深化招商引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盘活闲置集体土地、撂荒地等“沉睡资源”,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持续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土地资源、产业资源、劳动力资源经济效益最大化。

仲夏时节,走进通渭县华家岭镇老站村的小黑麦种植基地,成片种植的耐寒抗旱新品种小黑麦已悄然抽穗,长势喜人。放眼望去,广袤的墨绿色麦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如波浪翻涌,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壮阔动人的田园画卷。

“这个品种抗旱性强、品质高、产草量高。”定西华岭毕昌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文毕介绍道,小黑麦从抽穗到成熟株高可达1.7至1.8米,抗倒伏性能优异,是推动饲草产业发展的优选品种。今年,合作社共种植小黑麦300亩、燕麦1000亩,采用“基地+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方式,有效助推全镇草畜产业高质量发展。

种好饲草打基础,养好牲畜促增收。在班家岔村通渭县三利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内,西门塔尔牛、秦川牛等100多头良种肉牛在阳光下悠然进食。该合作社作为区域龙头,带动周边班家岔村、小牛沟村等村组集体经济和规模化个体农场建设,带动更多群众投入到肉牛养殖这一行业中来。今年以来,已有70多头肉牛被当地群众陆续引进家中饲养。

“我们从2012年建社以来,一直致力于肉牛品种改良,通过订单收购方式,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帮助农户增收致富。”合作社负责人孙宝禄表示。

凌晨5点多,天刚蒙蒙亮,班家岔村返乡创业青年孙伟就开始忙活。看着圈舍里这些增收致富的“宝贝”,孙伟干劲十足,每天一大早他要做的首要事情就是拌饲草、喂养,查看牛羊状态。“我引进了130只羊,获得补贴6.5万元;引进10头牛,获得补贴3万元,总共享受了9.5万元的补助。”算算今年的收入账,孙伟喜笑颜开,他表示,政府扶持到位,自己也更有信心了,明年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力争羊存栏能够达到200多只。如今,他的养殖场里牛羊成群、圈舍整洁,成为当地青年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截至目前,华家岭镇已完成玉米种植9200亩、燕麦1.26万亩、苜蓿和红豆草2150亩,饲草料种植总面积达2.2万亩以上,带动引进良种肉牛233头、羊253只,全镇肉牛存栏4430头、肉羊存栏3978只,预计实现增收500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突破1万元。

通渭县华家岭镇党委书记陈陆军介绍,下一步,该镇将紧紧围绕“草畜一体化”发展思路,坚持“以草定畜、以畜促草、草畜互动、共同发展”的理念,持续加大宣传动员力度,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全面落实奖补政策,加快牛羊引进步伐,力争年内实现牛存栏5000头、羊存栏4000只的目标,推动形成牛羊并进、种养融合的发展新格局。通过“饲草种植+规模养殖”的双轮驱动,华家岭镇正稳步走出一条草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一幅“草茂畜旺”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南扬)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