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掇刀区再添3家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 智造集群构筑发展新优势
摘要:走进楚大智能的生产车间,机械臂精准抓取零部件,AGV小车在生产线间有序穿梭,中控大屏上实时跳动着设备运行参数——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是掇刀区智能工厂的日常。
中国发展网讯近日,湖北省经信厅公布2025年度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荆门市掇刀区的湖北楚大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荆门美中美阀门有限公司3家企业成功入选。至此,该区先进级智能工厂数量已达33家,基础级智能工厂4家,智能制造集群效应持续凸显,为"智造"强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从"制造"到"智造":智能工厂的硬核实力
走进楚大智能的生产车间,机械臂精准抓取零部件,AGV小车在生产线间有序穿梭,中控大屏上实时跳动着设备运行参数——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是掇刀区智能工厂的日常。
智能工厂的核心,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通过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生产设备互联互通、数据实时分析、管理流程自动化。"以前一条生产线需要8名工人,现在智能化改造后只需2人监控设备,产品合格率反而从95%提升到99.2%。"某智能工厂负责人介绍,这种"人机协同"模式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更通过数据追溯堵塞管理漏洞,让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对于企业而言,智能化转型带来的是全方位升级:生产上,能耗降低15%-20%,实现绿色环保;管理上,订单交付周期缩短近半,决策响应速度大幅提升;市场上,智能化生产的精密性让产品更具国际竞争力。此次入选的3家企业,正是凭借在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运营管理可视化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从全省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
政策引导+企业发力:智改数转跑出加速度
"33家先进级智能工厂的背后,是全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掇刀区科经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区始终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聚焦企业智能化转型的痛点难点精准施策。
在政策层面,该区鼓励企业围绕研发设计、生产作业、运营管理等典型场景建设智能工厂,对通过省级认定的企业给予专项奖励,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项目。在服务层面,组建"智改数转"专家服务团,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诊断、方案制定等"一对一"指导,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全覆盖。
楚大智能的转型之路颇具代表性。作为装备制造领域的佼佼者,企业早年曾面临"研发周期长、定制化生产难"的困境。在区里的支持下,其投入数千万元建设智能研发平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生产流程,新产品研发周期从12个月缩短至6个月,成功拿下多个国际订单。这种"政策引导+企业主导"的模式,正是掇刀区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关键密码。
集群效应显现:智造强区的坚实根基
33家先进级智能工厂,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构成了掇刀区智能制造的"雁阵"。从装备制造到动力电池再生,从精密阀门到电子信息,各领域的智能企业相互协作、资源共享,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生态。
这种集群效应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数据显示,该区智能工厂的亩均税收较传统工厂高出40%,带动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年均增长12%以上。更重要的是,智能化转型催生了一批"智能产品":楚大智能的光伏组件智能生产线远销海外,动力电池再生企业的自动化拆解设备填补省内空白,这些高附加值产品正成为掇刀制造的新名片。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更多智能工厂标杆企业。"掇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打造智能化产业集群,让智能制造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推动"掇刀制造"向"掇刀智造"跨越,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产业根基。(廖亮 周宗国 丁金龙)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