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湖北荆门:筑梦低空天地宽 剑指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

2025-08-06 16:42 中国发展网 廖亮 李慧敏

摘要:走进荆门航空产业园,机器轰鸣与试飞轰鸣交织成独特的产业交响。两年前,荆门敏锐捕捉低空经济发展风口,果断从传统航空制造向低空领域延伸,斥资15亿元打造的航空产业园,如今已成为特种飞行器制造的"新高地"。

中国发展网讯当国内首艘电动载人飞艇AS700D在荆门漳河之畔的天空划出优美弧线,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在低空经济的蓝海中加速启航。作为湖北省重点培育的12个新兴特色产业之一,低空经济在荆门已从蓝图变为实景——28家产业链企业集聚成势,"研发在武汉、试制在荆门"的协同创新模式破题见效,"湖北造"飞行器正飞向全球市场,一座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正拔地而起。

从"筑巢"到"引凤":产业链集群效应凸显

走进荆门航空产业园,机器轰鸣与试飞轰鸣交织成独特的产业交响。两年前,荆门敏锐捕捉低空经济发展风口,果断从传统航空制造向低空领域延伸,斥资15亿元打造的航空产业园,如今已成为特种飞行器制造的"新高地"。

"我们将荆门作为国内唯一生产交付基地,正是看中这里的产业生态与配套能力。"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所长许明轩的话道出企业心声。目前,园区已吸引23家通航企业扎堆落户,从AS700电动载人飞艇到超大型无人机,一批"荆门造"低空装备正加速走向市场。其中,AS700D飞艇冲刺9月交付后,将为游客带来"飞在云端"的独特旅游体验,而其主要材料国产化率已提升至85%,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产业链的"磁吸效应"不止于此。晨龙飞机(荆门)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里,工人正加紧组装即将发往海外的机型。这家企业已将业务拓展至8个国家和地区,今年意向订单达20亿元,全年有望突破40亿元。"7月将投资2.8亿元扩建总装线,2026年实现年产50架飞机的目标指日可待。"公司董事长梁定璿信心满满。

从"协同"到"突破":创新链激活发展动能

低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藏在"研发在武汉、试制在荆门"的创新密码里。在湖北"一城两带"创新布局下,荆门与武汉高校、科研机构形成精准联动:武汉高校攻克防腐材料等"卡脖子"技术,荆门则承接工程验证与批量试制,让实验室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华科、武理工的先进材料提供了技术支撑,东风公司企业承接的整机内饰,让成本直降近30%。"许明轩算了一笔"创新账"。这种"产学研用"协同模式,不仅让荆门在低空装备制造领域抢占先机,更推动产业本地化率持续攀升,形成"技术突破—批量生产—成本优化"的良性循环。

政策红利更添助力。今年3月,荆门出台13条专项支持政策,从研发制造到场景拓展,从基建完善到"通航+X"模式创新,全方位覆盖产业链关键环节。其中,对重大产业化项目最高奖励1500万元的"真金白银",正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扎根荆门。

从"制造"到"应用":全产业链布局打开新空间

在荆门的低空经济蓝图里,"制造"只是起点,"应用"才是更广阔的天地。清晨的漳河风景区,晨龙飞机的观光机型正载着游客俯瞰湖光山色;物流园区内,无人机配送测试正紧锣密鼓进行……低空旅游、应急救援、通航物流等新业态,已从概念变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正以荆门、鄂州花湖机场为基地,辐射周边300到500公里的通航物流线路。"梁定璿透露,公司计划在全国5A景区各投2架飞机,既提供低空旅游服务,又具备应急救援和医疗救援功能,让"湖北模式"走向全国。

按照"三个百亿工程"规划,荆门正全力打造百亿民用飞行器制造、百亿国防装备制造、百亿防腐材料产业集群。"聚焦通用机场建设、飞行器研发制造、通航飞行服务、产投资本支撑与应用场景创新五个重点,推进全产业链发展。"荆门市漳河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石拥军表示,荆门正以"低空研发制造+场景应用+运营服务"的全链条优势,加快建成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

从电动飞艇划破天际,到无人机穿梭城乡,荆门的低空经济故事正写下更多精彩篇章。这座城市用创新为笔、产业为墨,在蓝天之上描绘着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廖亮  李慧敏)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