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冲刺全国首个省级黄鳝检测中心 全链条护航“中国黄鳝之都”
摘要:湖北省黄鳝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筹建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8月底接受省级评审验收,这将为"中国黄鳝之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技术动能。
中国发展网讯 从育苗水体的微生物指标,到饲料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再到深加工产品的安全因子——在仙桃,一条黄鳝从池塘到餐桌的全生命周期,正被一张日益精密的"检测网"全程守护。记者从该市检验检测中心获悉,全国首个省级黄鳝产品专业检测机构——湖北省黄鳝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筹建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8月底接受省级评审验收,这将为"中国黄鳝之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技术动能。
从"量"到"质":检测能力三年实现跨越式突破
清晨的仙桃张沟镇,万亩鳝田波光粼粼。这里孕育着全国最大的黄鳝养殖产业——年养殖规模超18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占据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在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大而不强""优而不特"的隐忧曾如影随形。
"过去养殖户最怕的就是'凭经验'养鳝,水质好不好、饲料合不合格,往往要等出了问题才知道。"从事黄鳝养殖20年的李建国坦言,缺乏专业检测支撑,曾让不少从业者在市场波动中"踩坑"。
破题之举始于2022年。为筑牢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石,仙桃启动省级黄鳝检测中心筹建,一场针对检测能力的"攻坚战"就此打响:从扩充检测参数到引进高端设备,从培育专业团队到搭建科研平台,中心业务技术科科长余彦铭带领团队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
如今,走进中心1500平方米的检测实验室,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高精尖"设备井然有序,可精准检测从水质、饲料到生熟制品的800个参数,较2022年新增135项。"这意味着黄鳝养殖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在这里找到科学答案。"余彦铭指着一份刚出具的水质检测报告说,从氨氮含量到重金属残留,24小时内就能给出精准数据,为养殖户调整方案提供依据。
全链条护航: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防护网"
"这批出口的鳝鱼罐头,农残检测合格率100%,可以安排发货了!"在湖北闽洪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检测人员拿着刚出炉的报告向负责人反馈。作为仙桃黄鳝深加工龙头企业,该公司如今每批产品出厂前,都会送检省级黄鳝检测中心,这份"质量通行证"让产品远销日韩、东南亚等市场。
这种全链条检测服务,已覆盖仙桃黄鳝产业的方方面面。在育苗环节,检测中心为合作社提供水体安全检测,确保鳝苗成活率提升15%以上;在养殖环节,饲料检测帮助企业优化配方,降低养殖成本8%-10%;在加工环节,从富硒含量测定到微生物指标分析,让"仙桃黄鳝"的品牌附加值显著提升。
更令人振奋的是,该中心已与武汉蔡甸、天门、荆州等周边地区检测机构实现结果互认,与10余家企业签订长期服务协议,形成了辐射江汉平原的检测服务网络。"以前要跑到武汉送检,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搞定,还能享受定制化检测方案。"湖北楚江水产有限公司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仅检测环节就为企业每年节省成本近20万元。
双中心赋能:书写产业升级新篇章
在冲刺黄鳝检测中心的同时,仙桃检验检测领域已结出另一颗硕果——2022年获批设立的湖北省食用富硒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正与筹建中的黄鳝检测中心形成"双轮驱动"。
"仙桃土壤富硒面积达68%,黄鳝富硒含量是普通产品的3倍以上,这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藏。"中心负责人介绍,两大省级检测平台将实现资源共享,既深挖黄鳝的富硒特质,又拓展富硒产品的检测范围,让"生态优势"通过"技术赋能"转化为"市场优势"。
据了解,筹建期间中心已参与32项国家级能力验证,主导制定4项黄鳝养殖、加工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完成2项市级科研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标准支撑。"未来不仅能检测,还能参与制定行业规则,这才是'中国黄鳝之都'应有的底气。"该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
从池塘里的"软黄金"到实验室里的"硬科技",仙桃正以全国首个省级黄鳝检测中心为支点,撬动整个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高端化转型。当检测数据成为产业发展的"导航仪",这条百亿元级的黄金产业链,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廖亮 晓旦)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