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京山:闲置厂房苏醒记 “金菇”朵朵铺就致富路
中国发展网讯 立秋时节,京山市杨集镇将军岭村的山林间透着清爽。走进村头那座曾沉寂多年的“万万食品”老厂房,机器的低鸣与村民的笑语交织——12万个鹿茸菌菌棒在整齐排列的菌架上舒展“身姿”,昔日闲置的4000平方米空间,如今成了孕育希望的“金菇”基地。
政企携手 唤醒“沉睡”的资源
这座老厂房的“重生”,始于一场双向奔赴的合作。2025年初,杨集镇干部在走访中发现,“万万食品”厂房虽闲置多年,但水电设施齐全、空间布局规整,是发展特色产业的潜力股。恰在此时,湖北富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寻找适合鹿茸菌工厂化种植的场地。
“改造现成厂房比新建节省30%成本,村里的营商环境也让人踏实。”企业负责人张显祥至今记得初次考察时的心动。在镇村两级的协调下,租赁手续一路绿灯,从签约到进场改造仅用了20天。墙面翻新、消毒净化、温控系统安装……闲置资产摇身一变,成为符合标准化种植要求的现代化基地。
“企业激活产业,政府做好服务,这是双赢。”杨集镇相关负责人说,盘活闲置厂房不仅让资源“活”起来,更给乡村产业注入了新动能。
菌菇棚里 长出家门口的岗位
“李大姐,这筐鹿茸菌品相好,可得仔细分拣!”车间里,村民李桂英正麻利地将新鲜菌菇按大小分级,指尖翻飞间,一朵朵饱满的鹿茸菌被装进包装盒。“从家走路十分钟就到厂,一天挣100多块,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舒心多了。”她脸上的笑意藏不住。
目前,基地250组种植架满负荷运转,菌棒上架、温湿度调控、采收包装等环节常年需要人手,10余名像李桂英这样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基地采用的工厂化种植模式,通过智能系统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不仅保证了鹿茸菌的稳定品质,也让村民务工更轻松——“跟着流程学,上手特别快。”正在操作喷淋系统的村民王大哥说。
小菌菇有大未来 振兴路上底气足
“这批货要发往武汉的批发市场,下午还有一批直供制药公司。”张显祥指着打包好的鹿茸菌介绍,基地产出的菌菇因品相好、杂质少,订单已经排到了月底。据测算,全面投产后年利润可达200万元,而这仅仅是开始。
“现在先把种植根基打牢,下一步计划搞深加工。”张显祥的规划里,除了鲜菌销售,还将开发鹿茸菌干货、菌粉等产品,甚至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种植,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链。
夕阳透过厂房的窗户,给菌架镀上一层金边。曾经蛛网遍布的角落,如今堆满了即将发运的菌菇;曾经沉寂的村庄,因这座苏醒的厂房多了烟火气与忙碌劲。在京山的乡村大地上,这朵从闲置厂房里“长”出来的“金菇”,正带着村民的期盼,向着更宽广的致富路生长。
(廖亮 余琴)
责任编辑:刘维